來源:新華網山東頻道
2025-07-28 09:53:07
原標題:半年GDP破5萬億 山東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
來源:經濟參考報
原標題:半年GDP破5萬億 山東經濟“穩健向好、進中提質”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在珞石(山東)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生產一線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聞發布活動——“產業鏈上的山東好品牌”系列現場記者見面會。會上,山東企業自主研發的多款機器人產品“登臺亮相”,既展現山東在裝備制造領域的雄厚實力,也彰顯出山東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制造業“藍海”中搶占先機的決心。
作為經濟大省和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戰略支點,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統籌推進穩增長、提質效、推改革、防風險、惠民生工作。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今年上半年,山東省生產總值突破5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6%,經濟運行保持穩健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在復雜環境中展現出較強韌性。
山東省榮成市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廠區生產場景(無人機照片)。 記者 徐速繪 攝
強化政策引領 夯實“穩”的基礎
近日在青島和濰坊同步舉行的歌爾股份有限公司首屆創新大會,展出了這家民營企業在“人工智能+擴展現實(AI+XR)”、聲學、光學、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百余項前沿技術成果——這是歌爾每年將主營業務收入的5%左右投入研發結出的碩果。
民營經濟“穩”,則經濟全局“穩”。
山東是民營經濟大省,民營經濟主體占全省經營主體的99%。今年6月,山東省財政廳印發《進一步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財政政策》,圍繞民營企業關心關注的問題,提出了10個方面、50條具體政策。
山東省財政廳廳長李峰說,相關政策既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又添柴加薪,促創新提升。政策“組合拳”靶向發力,推動山東民營企業茁壯成長、向新而行,成為穩發展、拓新局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山東延續政策集成供給、靠前發力的做法,突出政策前瞻性、精準性、針對性,以政策引領為發展創造更多確定性。
山東針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出臺《加力穩經濟促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針對優化營商環境出臺《關于塑強“民事無憂·企事有解·政事高效”服務品牌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的實施方案》,針對穩投資出臺《山東省2025年穩外資行動實施方案》,針對促消費出臺《關于提振消費的實施方案》……
剛剛在青島上合示范區落下帷幕的2025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阿聯酋等40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參展。
山東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慶偉說,2024年,上合示范區帶動山東省與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額達到5316.2億元。今年4月,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擴能提質的若干措施》,從推進綜合改革、重大平臺建設、經貿產業合作、優化發展環境等4個方面提出了23項含金量高的支持措施,繼續支持上合示范區“做實、做好、做美、做響”。
一攬子政策協同發力,助力山東經濟持續向好。數據顯示,上半年,山東重點領域投資總體穩定,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0%,制造業投資增長8.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2.1億元,增長5.6%;全省城鎮新增就業65.8萬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2元,同比名義增長5.3%。
立足自身優勢 激活內生動力
在濟南市濟北開發區的山東矗峰重工機械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為趕制訂單而忙碌。公司銷售部經理張倩說:“今年訂單量同比增加30%左右,工人們都在加班加點生產。”
工業規模體量龐大、產業體系完備,是山東的傳統優勢。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王茂慶說,近年來,山東聚力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聚焦19條標志性產業鏈,形成“總鏈長+鏈長+鏈主”的新型工作推進機制,統籌推進產業鏈建設發展工作。
上半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7%;工業投資增長13.4%,高于全部投資13.6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2個百分點。
作為我國農業產值第一大省,上半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37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3%;夏糧生產再獲豐收,夏糧總產量547.4億斤、增長0.7%,夏糧單產水平、總產增量居全國第一。
夏日沂蒙,草木蔥蘢。臨沂市蒙陰縣古泉村種植的蜜桃迎來銷售旺季——通過種植蜜桃,古泉村打造出遠近聞名的“甜蜜”產業,2024年實現村集體收入268萬元。
一個蜜桃旺山村,這樣的產業振興故事在齊魯大地不斷涌現。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于永德說,山東初步篩選330個地域特色明顯、基礎較好、有發展潛力的產業,“一業一策”培育壯大。
海洋是山東得天獨厚的資源。通過加強海洋科技創新、拓展海洋產業發展空間、提高海洋資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山東現代海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在東營市墾利區離岸8公里的海域,一排排安裝好的光伏板向著遠海延展。這是全球最大開放式海上光伏項目——HG14國華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可達17.8億千瓦時。
“連方成片的光伏板也為貝類等海洋生物撐起蔭涼,幫助它們更好地繁衍生息。”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山東分公司悅海光伏電站副場長孫松松說,項目上可發電、下可養殖,預計漁業養殖年收益超過2700萬元。
今年1至5月,山東201個海洋強省建設重點項目已累計完成投資370.8億元,“海上山東”新藍圖正加速繪就。
積極逐“綠”向“新” 釋放轉型潛力
在日照銳翔通用航空有限公司飛行營地,一架輕型運動飛機滑進跑道,當天的低空飛行訓練順利結束。學員完成相關科目后,可獲得主管部門頒發的飛行執照。
低空產業正在山東加快發展。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山東經營性無人機企業達到1400余家,涵蓋工業級無人機、通航飛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及關鍵系統等領域,培育通用飛機和無人機整機、發動機、零部件和航空材料研發制造企業400余家。
向“新”發力,科技創新是產業升級的關鍵變量。
在菏澤市鄆城縣的山東紳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新研發的鹽酸環噴托酯滴眼液訂單已達200萬支。“我們形成了‘在產一批、申報一批、研發一批’的梯次產品格局,還牽頭申請組建國家級研發中心,推動醫藥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公司負責人甄愛華說。
裕龍島煉化一體化一期等項目順利投產、齊魯石化魯油魯煉等項目開工建設,先進石化產能占比超過40%;山東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等新興產業增加值達到3.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在濟南、青島、煙臺設立3個未來產業先導區,制定出臺支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20條政策措施。
“新”是動能,“綠”是底色。
作為全球大宗原材料、能源、糧食等供應鏈樞紐,日照港的大宗干散貨吞吐量占全港“半壁江山”。山東港口日照港安全環保科技部副部長秦濤說,通過自主研發散貨抑塵劑、建設防風抑塵網、封閉式皮帶機系統等舉措,日照港將抑塵率提升至99%以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約9500噸。
以“雙碳”目標為引領,山東綠色轉型穩步推進:加快推進重大核電工程落地,建設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規模化發展;支持煙臺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加快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支持泰安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促進綠電綠證市場化交易,大幅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
從“創新路線圖”到“綠色成績單”,山東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進一步發揮“經濟大省挑大梁”作用。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山東通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塑強新質生產力的根本支撐。(記者 邵魯文 王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