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2025-08-21 15:03:08
輝煌60載,魅力新西藏。西藏獨特的自然風光,良好的生態環境,再加上豐富的文化遺產,吸引了無數的國內外游客。
本月初,位于布達拉宮西麓的拉薩團結公園面向民眾全面開放。這個美麗的新公園,為拉薩更添一抹秀色,成為新的城市地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各地圍繞宜居、美麗、智慧的目標,通過植樹治沙、建設城市公園、舊城改造等一系列舉措,讓環境更美,人們幸福感更強。
阿里地區林業和草原局工作人員 貢覺加朗: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獅泉河鎮盆地生物防沙治沙工程所在地。之前這里是一片沙地,是獅泉河鎮的風沙主要來源地。
貢覺加朗介紹,當時缺乏栽植技術和經驗,苗木存活率不高,看到樹木一棵棵倒下很心痛。治沙工程啟動以來,累計試種了40多個樹種,目前有10多個樹種能夠在阿里完全適應,能夠完全生長。
貢覺加朗表示,不止這些,截至目前,阿里地區的人工林面積已經達到了21.4萬余畝。下一步,計劃利用3年時間,在人員聚集區、交通沿線、重要生態區計劃植樹造林10.34萬畝。
林芝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園林管理中心主任 央珍:我現在所在的工布公園,占地面積68萬平方米,由城市公園、生態公園、兒童公園、工布天街四個功能區組成,是一個功能比較齊全的綜合類公園。
央珍介紹,作為林芝本地人,親身經歷并見證了家鄉林芝公園的發展。從2000年左右,僅有福建公園、八一花園等零星幾處,從衛星上也可以看到林芝城市公園的建設變得越來越多。現在林芝的公園總數已經達到25個,面積約為140萬平方米,基本實現了道路沿線300米范圍內口袋公園全覆蓋。
央珍表示,接下來,計劃再建13個口袋公園和一個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的大型綜合公園,真正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昌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四級調研員 徐淼淼:照片中的這座橋,舊城改造之后,就是我身后的這座茶馬橋。我是昌都市住建局的一名干部,在這里生活已經將近20年。
徐淼淼介紹,昌都的舊城改造始于2012年。當時的昌都可以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來形容。茶馬廣場是昌都市的綜合性商業片區,之前周邊都是土坯房。但是現在的居民都住上了高樓大廈,小區里面的物業也特別好,整個商業片區特別繁華。
從衛星視圖上可以看到昌都巨大的變化。
城市亮了,每一條主干道都燈火通明,即使很晚回家,走在路上也不怕了;
城市新了,政治、商業、教育片區按類規劃建設,城市功能提質增效。
徐淼淼說,期待昌都的未來建設不僅僅是建筑體系的改造,更是一個具有人文氣息的美好家園。
今天的西藏,一天天變得更美、更綠。全區800多個高原和美鄉村,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近40%;森林覆蓋率也提高到了12.31%。
截至2024年底,全區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7.67平方米,城市綠地面積達到9248公頃,相比2020年末增加了3115公頃。
綠色、生態、宜居的城市,成了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好家園。
阿里市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比起以前,現在的阿里環境更加美好,植樹變得更多,環境整治方面做得很好。
林芝市民 李女士:現在林芝發展特別好,變化特別大。以前帶娃沒有太多的地方玩,現在工布公園建設得很美麗,我們帶娃在公園走走,認識其他寶媽,孩子們也玩得挺開心,我們也能放松會,感覺生活節奏沒有那么緊張了。
林芝市民 張振興:我從小在林芝長大,以前的城市比較窄、比較小,現在城市變遷之后有了新區,城區越來越大了,城市的道路也越來越寬敞了。
昌都市民 次久:我是老昌都的人,現在回昌都找不到我的家,我都認不到該怎么走。所以昌都變化很大,建設得也很好。我也希望昌都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美麗。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