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2019-07-04 06:25:07
一份延續(xù)了37年的愛
——沅陵縣碑巖山村八旬老黨員謝遠生幫扶鄰居的故事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馬燦 通訊員 李青松 謝常根
沅陵縣太常鄉(xiāng)碑巖山村重殘貧困戶謝流華是不幸的,1952年一出生就患先天性軟骨病,原本困難的他在2013年因中風(fēng)徹底失去勞動能力,生活難上加難。然而,謝流華又是幸運的,因為他有好鄰居謝遠生。
現(xiàn)年81歲的謝遠生,是一位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像對待自己親兒子一樣對待謝流華,37年幫扶不間斷,在當(dāng)?shù)貥淦鹆艘蛔弾袜彽臉?biāo)桿。
6月30日,記者來到碑巖山村,走近謝遠生,握一握他皮膚粗糙的手,聊一聊他幫扶謝流華的一個又一個難忘瞬間。
“宴”取購牛款
2017年收割完中稻的一天,謝遠生設(shè)宴款待同村的向某。一鍋臘肉,幾碗農(nóng)家小菜,飯快吃完的時候,謝遠生問起了向某:“謝流華那頭牛值多少錢?你給了他多少錢?”
謝流華住在離謝遠生家約500米的山坡之上,一家3口都是殘疾人,日常生產(chǎn)生活均由其弱智的妻子張春春安排。張春春是有錢不會用,有錢算不來,買賣東西人家說多少就是多少,常遭到一些不良之人的欺負。
那年割完稻,謝遠生到懷化看望兒子,心里卻一直牽掛著謝流華一家。在懷化住了幾天回來,謝遠生不見謝流華家的牛過路,前去詢問,才得知是向某用7000元買走了。
“但這牛至少值10000元呀,7000元就買走不是太虧了嗎?”謝遠生便以有事商量為由將向某約到家里,好吃好喝“招待”后,當(dāng)謝遠生問及牛的事,向某面紅耳赤,一時不知所答,謝遠生連連逼問,向某才在身上掏出2000元錢,謝遠生隨后將這錢收下并交給了謝流華的妻子。
最牽掛的3畝田
謝遠生告訴記者,除了存折不管以外,謝流華一家的事他都要管。是不是有水喝,他要問;存折本子取不了錢,他要去理;衣服穿臟了,他要督促張春春去洗……而他操心最多的則是謝流華的3畝稻田。
自實行農(nóng)村土地承包責(zé)任制以來,因謝流華一家情況困難,謝遠生時常掛念著謝流華種田的事。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謝流華能勞動,謝遠生主要是幫他家拿計劃,當(dāng)參謀,只在農(nóng)忙的時候,謝遠生喊他3個侄兒幫其栽秧割谷。謝遠生常說:“都是鄰里鄰居的,不能我們有飯吃,他家沒飯吃。”
謝流華中風(fēng)以后,謝遠生已年過七旬,但卻把謝流華一家種田的事全部攬下來,每年買種、整秧田、播種、施肥、打農(nóng)藥、田間管理都是他操持。插秧的時候,老兩口忙不過來,3個侄兒也都搬離了碑巖山村,只好到3公里之外的地方去請人幫忙,每次請人都是謝遠生供飯供菜。
吃謝遠生的飯,栽謝流華的秧,成為村里年復(fù)一復(fù)的“節(jié)目”。謝遠生眼里飽含真誠地說:“感謝這些鄉(xiāng)鄰們還賣我這張老面子的賬。”
“不能給村里扶貧工作丟臉”
年歲不饒人,謝遠生的兒孫們不再允許老人插田,可他幫扶的心沒有變,依舊關(guān)心著謝流華一家:“只要我們還能動彈,就不會眼睜睜地放下流華不管。”
6月初,沅陵縣政協(xié)主席黃憶鋼督導(dǎo)碑巖山村扶貧工作時來到謝流華家,由于謝流華養(yǎng)著一些鵝,屋門前糞便滿地,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而來。
黃憶鋼將謝流華家的衛(wèi)生問題作為該村扶貧工作的重點問題,要求村里整改。村干部心急如焚地找到謝遠生說,如果老是這個樣子,那碑巖山的扶貧工作就完了。
衛(wèi)生工作沒做好有這么嚴重?得到肯定的答復(fù)后,謝遠生主動攬下任務(wù),負責(zé)好謝流華家的衛(wèi)生工作。端午之后,老兩口忍著難聞的氣味,忙活了整整一天,將謝流華家屋內(nèi)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
記者走進謝流華家,看到屋內(nèi)整整潔潔,屋外清清爽爽。謝遠生笑著說:“人老了,為村里扶貧幫不了多大忙,扶貧工作重視衛(wèi)生情況,那我就幫助謝流華家做好這一事情,不能給村里扶貧工作丟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