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7-16 21:31:07
原標題:海報觀察丨五年新增資源量價值超5000億元!“透視”山東如何端牢“能源飯碗”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海報觀察丨五年新增資源量價值超5000億元!“透視”山東如何端牢“能源飯碗”
來源:海報新聞
海報新聞記者 仇晶 趙鵬程 孫靚 濟南報道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山東是礦產資源大省,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取得豐碩成果,推動戰略性礦產增儲上產。齊魯大地的深處,涌動著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的澎湃力量。
7月16日,在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副省長溫暖介紹,“十四五”以來,全省新增金資源量583噸,富鐵礦1.44億噸,晶質石墨212萬噸,金紅石型鈦37萬噸,新增金、富鐵礦資源量均居全國第一位,稀土等其他戰略性礦產均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初步估算,這些新增資源量價值超過5000億元,對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為了深刻踐行“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的囑托,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山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推動戰略部署,召開座談會,研究深化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意見措施,將其納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重要事項。自然資源部鼎力支持,深化部省融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等14部門出臺《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促進礦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十四五”以來累計投入勘查資金44億元。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的多維協同,為地下探寶工作注入強勁動能。
立足資源稟賦“強內力” 深化國際合作“走出去”
立足得天獨厚的地質稟賦,山東圍繞膠東金礦、魯西鐵礦等戰略靶區精耕細作,找礦成果迎來歷史性爆發。萊州西嶺金礦成為全國最大單體金礦床、膠東地區世界第三大金礦區地位進一步鞏固,齊河—禹城地區探明新一輪找礦行動以來全國首個億噸級富鐵礦,高青縣探明全國首個億噸級頁巖油田。首次探明鋰礦資源量,意味著國家確定的36種戰略性礦產中,山東省已探明儲量礦種達26種。
山東地質人探索的腳步早已跨越國界。借助中國——上合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平臺,山東省地礦局、省煤田地質局的專業力量深入亞非澳20余國開展基礎地質調查、礦產資源勘查等國際合作項目。山鋼集團、山東黃金、山東能源、招金集團等礦業龍頭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找礦項目。有關地勘單位和省屬企業積極參加絲路礦業合作論壇、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東盟礦業合作論壇等國際會議,加強技術交流合作,山東省礦業影響力持續提升。
找礦突破不忘生態優先 綠色勘查點亮資源開發之路
當“深地突破”遇見“綠水青山”,山東率先給出綠色方案。始終把“綠色山東、生態山東”作為礦業發展的主基調,在全國首推綠色勘查地方標準,開展綠色礦山建設攻堅行動,新建礦山一律按照綠色礦山標準建設,生產礦山逐步提升改造,持續推進歷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
“十四五”以來,完成歷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15.3萬畝。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綠色礦山576家,其中國家級63家、省級464家,省級以上綠色礦山數量居全國首位,大、中、小型生產礦山綠色礦山建成率分別達84.34%、81%、74.44%。廢棄礦山重披綠裝,生態與資源在齊魯大地奏響和諧樂章。
“透視大地”“解碼深空” 科技賦能續寫地質新篇章
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科技創新成為山東省找礦突破的“最大增量”。山東不僅建成全國首個全省域地下三維地質模型——“透視山東”,讓深埋地下1000米地質結構、礦體等信息變得清晰可見。山東省地科院更是深度參與嫦娥五號、六號月壤樣品研究,刷新了月球演化的認知。
山東省積極參與“十四五”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加快技術攻關和裝備研發,加強人才培養和平臺建設,突破了一批地質找礦關鍵核心技術和基礎理論,全省現有李四光地質科學獎2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3人、自然資源部科技領軍人員7人。23項科研成果獲省部級科技獎,持續塑強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核優勢。
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山東不斷刷新著礦產資源保障的深度和廣度,隨著“十五五”礦產資源增儲上產藍圖的鋪展,這條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綠色發展為底色、全球布局為視野的資源保障之路,將“國之大者”的囑托鍛造成深地掘金的“山東答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