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全部

68秒|瞧這一家子!四代教書育人,用傳承闡釋何為“師道”

來源:齊魯網(wǎng)

作者:嵇豪 東明臺 董志超

2019-09-25 14:45:09

 

齊魯網(wǎng)9月25日訊 在菏澤市東明縣劉樓鎮(zhèn)程莊村,有這樣一個家庭,無論是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還是和平歲月,始終從事教師職業(yè),從抗日戰(zhàn)爭初期至今,四代人薪火相傳,見證了70年教育變遷。

程洪保的父親程善聚是位私塾先生,1944年,他在村子里創(chuàng)辦了程莊村抗日小學,一邊躲避戰(zhàn)火,一邊教孩子們識字和算術。

教師1.JPG

“抗日小學學生也不多,大概二三十名,掃蕩的時候,所有的家長和學生都去躲避戰(zhàn)亂,掃蕩以后,再回來復課。”程洪保告訴記者。

程洪保在父親的影響下,報考了開封第二師專,1963年畢業(yè)后,在東明縣焦園鄉(xiāng)作了一名教師。當時的辦學條件讓他記憶尤深。“房子三間西屋很低,又黑,桌子沒有,凈是那坯壘的土墩,學生上課在土墩上趴著,天一黑,學生點著棉油燈,熏得學生臉上、鼻孔都是黑的,所以后來群眾就編個順口溜,叫黑房子、土臺子、泥孩子。”在那個時期,不僅僅是辦學條件差,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也不夠,兩個人教三個班級。“我給三年級講完以后,布置作業(yè),讓他做作業(yè),我再教二年級。”

教師3.JPG

程衛(wèi)民在父親程洪保的熏陶下,報考了當時的單縣師范學校,1990年畢業(yè)后,在東明縣臨河店村小學當老師,與父親當時教學的時候相比,上課的環(huán)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教室煥然一新,鋪上了水泥地、還安上了電燈電扇。

程衛(wèi)民對記者說:“現(xiàn)在的辦學條件越來越好,教學設備越來越先進,我們作為教師,更要加倍努力,將這些硬件設施利用好,將學生教育好,使他們成為黨和國家的優(yōu)秀人才。”

受家庭影響,程衛(wèi)民的兒子程世涵,作為這個家庭的第四代人, 在2017年廣西師范大學畢業(yè)后,留在了廣東汕頭市潮陽區(qū)實驗中學任教,也走上了教育道路。

這一家四代人的薪火傳承,一直堅守在講堂上,70多年來,四代人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兢兢業(yè)業(yè)、薪火相傳,用傳承闡釋了何為“師道”。

閃電新聞記者 嵇豪 東明臺 董志超

[責任編輯:楊凡、楊本敬、嵇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wǎng)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