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3-18 09:08:03
原標題:中國將研究制定國七標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中國將研究制定國七標準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這張圖顯示的是從國零到國六排放標準,柴油車百公里排放的顆粒物。大家可以看,從293克降到1.5克,技術進步帶來的績效提升是革命性的。實際上,多年來中國一直不斷提升移動源排放標準,取得的進步也是歷史性的。”在生態環境部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向大家展示一張圖板。
李天威為何選擇展示這樣一張圖板?
原因很簡單:“十四五”以來,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移動源的影響日益凸顯,國內外的經驗也證明當下和今后一個時期,抓住移動源這個牛鼻子十分迫切,也非常必要。
在2025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就曾表示,大氣污染治理,要把移動源減排作為新的突破口。
李天威表示,“十四五”以來,從排放總量看,移動源是中國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分別占全國總量的60%和24%左右,特別是氮氧化物,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鐵路內燃機車等移動源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超過了900萬噸。
2023年,全國汽車保有量3.36億輛,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462.8萬噸,其中柴油車氮氧化物的排放占80%以上。在北京、上海、濟南、杭州、廣州、深圳、成都這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移動源已經是污染物首要的排放來源。
面對這樣的形勢,中國這幾年一直在行動。
“這些年我們始終將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作為空氣質量改善的重點。在‘十四五’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增長17%、工程機械保有量增長14%的形勢下,移動源氮氧化物排放量卻下降了15%,基本上最關鍵的就是三招。”李天威介紹,第一是疏堵結合,汰舊換新。累計淘汰高排放車將近50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量占比超過了40%,連續十年位居全球第一,國五及以上排放階段的汽車保有量已經達到了53%。第二是優化結構,清潔運輸。全國鐵路貨運量“八連增”,累計建成并開通鐵路專用線530條,火電、鋼鐵、煤炭、焦化等行業的大宗貨物清潔運輸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標。第三是突破非道,降低污染。累計編碼登記工程機械433.5萬臺,國四非道路機械遠程監控聯網累計達到82.4萬臺。重點區域、重點航線、重點港口岸電常態化使用。機場非道路機械和場內車輛的電動化率世界第一。
放眼世界,美國、歐盟都將移動源減排作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重點領域。升級排放標準,加快新能源、清潔能源的車輛、機械和船舶應用,推動高排放移動源淘汰,實施定期檢測等,這些措施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減污降碳協同已經成為各國移動源排放管理的共識,美國和歐盟也正在加快推動移動源減污降碳政策的研究和實施,統籌推進大氣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實施,推動可再生和低碳燃料的研究應用。
“排放標準的升級對減排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必須加快跟國際標準接軌。”李天威說,下一步,將研究制定輕型車、重型車的國七標準,研究制定非道路移動機械國五標準,實現排放控制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推動重型貨車“退四、治五、管六、推新”,即國四及以下貨車加速淘汰、國五貨車達標整改、國六貨車智慧監管、新能源重卡替代應用;持續推進機動車排放檢驗領域第三方機構專項整治,堅決遏制弄虛作假;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大宗貨物清潔運輸。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