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6-17 09:24:06
原標題:“遼源琵琶”,走向國際舞臺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遼源琵琶”,走向國際舞臺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行業內,說起“遼源琵琶”,幾乎無人不知。
在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的小城遼源,琵琶元素隨處可見:琵琶路燈、琵琶橋、琵琶廣場,還有隨處可見的背著琵琶的兒童。
在這個小城里,有一群傳承琵琶技藝和琵琶文化的年輕人。他們畢業于國內知名音樂院校,放棄了留校任教或知名樂團的邀約,返回家鄉,立志要讓“遼源琵琶”影響全國,展示在世界舞臺。
讓全國琵琶演奏者來到遼源
在遼源,顯順琵琶學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85后周劍是這所琵琶學校的校長,也是學生眼中“技藝超群的周老師”。
周劍自幼隨父親周顯順學習琵琶。12歲時,他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后來又如愿考入中央音樂學院。大學期間,因為技藝精湛,周劍在很多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還受邀錄制琵琶演奏光盤,作為國內一些音樂院校的教材。
2009年,周劍從中央音樂學院琵琶演奏專業畢業。當時,周劍有留校任教的機會,還收到了多家國內知名樂團的邀請。
周劍的父親周顯順卻做起了兒子的思想工作。
周顯順是琵琶教育家,從教40多年。從幾十平方米的琵琶教室開始,到創建遼源顯順琵琶學校,一直致力于傳承琵琶技藝與文化的周顯順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努力和當地政府部門的推動下,遼源贏得了“中國琵琶之鄉”的美譽。
不過,在周顯順看來,這項事業還要不斷開拓。周顯順希望兒子學成歸來,把“遼源琵琶”的招牌擦得更亮。
“有掙扎,很難下定決心。”對周劍而言,離開求學10多年的北京,回到家鄉,并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直到他確定了一個宏大又能實現的目標:讓“遼源琵琶”名揚中外。在周劍看來,這個目標比留在一線城市工作更具挑戰,也更有吸引力。
返鄉后,周劍和父親一起策劃了一件“大事”:由2012名琵琶樂手齊奏《金蛇狂舞》,并申請了最大規模琵琶合奏紀錄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一舉動,讓“遼源琵琶”一時成為全國琵琶圈內的熱點。可熱點稍縱即逝,如何讓“遼源琵琶”持久釋放影響力?周劍開始沉下心來琢磨。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應運而生。
每3年舉辦一屆的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涵蓋賽事、名家名曲音樂會、新作品創作、高峰論壇、名家講座等內容。“總之,就是要讓全國琵琶領域專家和演奏者來到遼源,知道遼源琵琶。”周劍說。
去年8月,第五屆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在顯順琵琶學校舉辦。其間的重頭活動“遼源杯”琵琶藝術菁英展演,現在是全國琵琶的四大展演之一,吸引了眾多琵琶名家,以及來自31個省份和新加坡等國家的1841名選手參賽。
“活動規模大,層次高,影響力大,為中國琵琶事業的發展選拔了新人新秀,也推動了琵琶教學演藝事業的發展。”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會長、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唐建平這樣評價遼源琵琶文化藝術周。
而遼源顯順琵琶學校,歷經近20年發展,已成為國內青少年專業琵琶人才的培養高地。這所學校有附屬幼兒園、附屬小學和初高中樂團,培養了數萬名琵琶專業學生和愛好者,其中有700多名學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等音樂院校。不僅如此,顯順琵琶學校還在長春、大連、青島、深圳等地設立了培訓基地。
傳承技法和創新曲目 一個都不能少
琵琶作為我國傳統的彈撥樂器,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被譽為“民樂之王”。在遼源,琵琶教學被納入幼兒教學課程。報考遼源顯順琵琶學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
周劍說,琵琶初學者很辛苦,彈挑、輪指、掃弦等琵琶基本指法,會讓按壓琴弦的手指肚破皮,好了又破,最后結起厚繭。
為了幫助學生迅速掌握演奏技法、更高效地練習,周劍和父親一起研究設計了分塊式教學模式。
目前,顯順琵琶學校有100多名教師,其中從全國各大音樂學院畢業返鄉的有22名。這些青年教師大多師從全國琵琶名師。“分塊式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出每個教師的專業特長。”周劍解釋說,這些青年教師的演奏不一定都是全國頂尖,但可以潛心鉆研一項琵琶技藝,把這項技藝的演奏和教學做到全國頂尖。
考入顯順琵琶學校附屬小學的孩子,未來大多數會成為琵琶演奏的專業人才。讓精通不同技藝的教師分別授課,學生們就能更好地領會和掌握演奏技法。這樣的教學方法,打破了音樂學院由一位老師全程教授一名學生的傳統。
提高彈挑速度是琵琶演奏中公認的難題。要讓琵琶樂曲表現得淋漓盡致,彈挑的速度要在每分鐘180拍以上。在周劍和父親的共同嘗試下,琵琶彈挑速度提高到了每分鐘208拍,把手指彈挑技能開發到了極致。
經過多年的鉆研,周劍梳理出“顯順琵琶彈挑速度演奏法、教學法、訓練法”的教學體系,在業內頗有影響力。
傳承技法的同時,也要創新曲目。
2018年,大型琵琶組曲《絲路隨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如今,《絲路隨想》已經是專業琵琶演奏者的必學曲目,被納入國內各音樂學院琵琶專業教材。這首琵琶組曲的總策劃為周顯順,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唐建平等創作,多名琵琶演奏家共同修訂完成,并獲得了國家藝術基金的支持。
在周劍看來,琵琶曲目創作還有很大空間,例如與流行音樂相結合,讓更多青少年認識和了解民樂、喜歡琵琶。
人在家鄉 舞臺在世界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推廣,喜歡民樂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選擇學習琵琶的青少年也與日俱增。
“民樂發展趕上了好時候。”顯順琵琶學校90后琵琶教師吳月婷說。吳月婷從幼兒園開始學琵琶,后來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央音樂學院。畢業時,恩師周顯順向她發出邀請,“回來吧,一起發展壯大遼源琵琶事業。”
剛帶著學生出去比賽時,經常有人問吳月婷,遼源在哪。現在的情形是,聽到選手來自遼源,周圍會投來羨慕的眼光。這樣的變化,讓吳月婷覺得很自豪。
她覺得,回到家鄉工作,機會一點不比在北京少。比如,帶著學生參加全國比賽、把學生輸送到國內一流音樂學院、作為演出團成員去多個國家,把琵琶文化帶上世界舞臺。
在顯順琵琶學校,像吳月婷這樣的青年教師還有很多。他們是遼源琵琶技藝傳承的接力者。
“人在家鄉,舞臺在世界。”顯順琵琶學校青年教師王冰爽說。
10年前,在北京一家文工團工作的王冰爽,在啟蒙老師周顯順的邀請下回到家鄉任教。王冰爽覺得,周顯順在教授技藝的同時,也把為家鄉傳承琵琶技藝的熱情傳遞給了她。
當下,顯順琵琶學校不只聚焦專業技能提升,開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大眾琵琶文化推廣,如琵琶名曲進大中小學、琵琶惠民演出等。
去年,為了助力城市文旅發展,顯順琵琶學校的師生還編排了大型舞臺劇《遼水琶音樂古今》,成為遼源市首部大型文旅融合舞臺劇。全劇由近200名演職人員,通過琵琶演奏、情景舞蹈等藝術形式,講述遼源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
出版關于琵琶歷史的書籍、設計有琵琶元素的文創產品……今年,周劍陸續邀請了一些作家、設計師到遼源和顯順琵琶學校。在周劍看來,未來,還有很多琵琶周邊的文化產業可以去開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