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5日訊 在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副主任、廣東省委常委王曦介紹,第十五屆全運會將充分展現高科技與體育盛事的深度融合。
王曦介紹,十五運會中,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將深度應用。首先是開閉幕式方面,綜合運用各類聲光電及智能控制技術輔助藝術創作,采用虛擬現實、高清視頻等數字技術手段,致力為觀眾獻上一場科技與文化融合的體育盛會。還設置了智慧的無障礙看臺,以電子狗、無人車等方式為殘障人士提供便捷服務,彰顯人文關懷。
其次是觀賽體驗方面,在全國首創了“云上的全運村”,通過AI技術應用和“賽事自由視角系統”等,讓觀眾實現沉浸式的觀賽和互動,可提供自由角度的看球、跟蹤切換球員、運動分析和流媒體的直播分享,極大豐富觀賽的樂趣,值得大家期待。比如,在廣州體育館、深圳寶安體育館等場館,通過部署AI攝像頭組成了“天眼網絡”,可提前15分鐘預判人流聚集風險并自動制定應急疏導方案;通過引入VR等技術,觀眾可通過語音識別、手勢交互等實時獲取賽事日程、服務導覽等信息。
再次是辦賽保障方面,融入“綠色低碳、智慧高效”的理念,停車場“光儲充放微電網”只需10—15分鐘就可以為電車快速充電?;诒倍沸l星的“跨境無感通關”和12分鐘更新的“氣象精準預報”等,為賽事運行提供強大支撐。智能化的追光跑道幫助運動員找到最佳的運動狀態,羽毛球AI直播相機可智能識別多拍回合及殺球動作等“高光時刻”,提升群眾觀賽的趣味性。
在媒體服務方面,同樣有著滿滿的科技含量。為了全方面多角度展示比賽,AI拍攝眼鏡幫助記者實現360度全景記錄和多視角切換;迎賓機器人像真人一樣,熱情地幫助記者入駐;無人駕駛汽車將為記者們出行提供方便;數字人志愿者將隨時為記者提供賽況信息和出行咨詢;當記者們疲憊時,智能咖啡機器人60秒就能制成一杯濃香撲鼻的咖啡,還能做出全運會會徽和吉祥物的拉花。
十五運會開幕式和閉幕式分別在廣州和深圳舉辦,這是我國歷史上首次由兩個城市分別舉辦同一屆全運會的開、閉幕式。目前,開、閉幕式創意方案已基本完成,將努力為全國人民奉獻一場具有國際水準、中國氣派、嶺南風韻、灣區魅力的精彩體育和藝術盛宴。發布會上王曦透露了開、閉幕式四大特點:
首先是突出“家國情懷”。在開閉幕式中,粵港澳三地將同步升國旗、唱國歌。在儀式環節及文體表演中,將用創新形式和手段生動演繹中華傳統文化,充分體現全國元素,彰顯“一國兩制”實踐成果,熱情謳歌新時代新發展新成就,彰顯中華民族精氣神。
其次是突出“灣區魅力”。在中華文化的厚實基礎上,開閉幕式還將突出粵港澳特色,將傳統非遺與現代藝術、嶺南人文與現代科技、粵港澳大灣區之美與舞臺演藝巧妙融合,精心創作體現大灣區融合發展與多樣性的文體節目,展示獨具魅力的粵語、粵劇、粵歌、粵樂。另外,開閉幕式還將以三地運動員代表團同時入場等形式,突出粵港澳三地聯辦特色。
再次是突出“體育之美”。作為體育盛會的開閉幕式,將強調“體育+藝術”,用藝術化的手段彰顯體育屬性,突出體育本體。開閉幕式的每一個板塊、每一個環節,都將著力展現體育的運動之美、速度之美、力量之美,呈現運動員昂揚拼搏的精神風貌。
最后是突出“科技之光”。開閉幕式秉承“科技全運”“綠色低碳”理念,建立先進技術庫,探索多種場景應用,將運用裸眼3D、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技術手段,實現“技術”和“藝術”的融合,為觀眾呈現前所未有的震撼視覺效果。
另外,王曦還介紹,十五運場館建設突出綠色、智能、共享3個特點。十五運在全運歷史上首次實現不新建大型場館,廣東賽區75個比賽場館中超過90%為現有場館升級改造,實現科技賦能。賽后各場館將全面向公眾開放,實現全民共享。
會徽和吉祥物突出粵港澳特色,會徽是由廣東木棉花、香港紫荊花、澳門蓮花的花瓣交疊旋轉成同心禮花;吉祥物頭頂三色水柱象征粵港澳三地同心同源,其原型就是棲息在珠江口的“海上國寶”中華白海豚,它們成年后呈白色,運動時變成粉色,這也是吉祥物兩個顏色的由來。
同時還通過智能通關保證跨境參賽觀賽順暢高效。如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通過人臉識別、前置查驗等技術手段,運動員在230公里的賽道上可以以40公里以上的時速,6次無間斷地通過港珠澳大橋三地口岸,享受“不踩剎車”的無感通關體驗。預計內地前往港澳參賽人員將超6000人、港澳來內地參賽人員將超3000人,便捷的通關將讓參賽和觀賽都能感受到“粵港澳路路通、大灣區一家親”。
閃電新聞記者 王志芹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