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原創
2025-07-24 13:38:07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4日訊 (記者 米雪偉 通訊員 李元馨)連日來,聊城經開區蔣官屯街道掀起一場環境整治熱潮,從背街小巷的垃圾清運到沿街商鋪的規范經營,從雜草叢生的閑置地塊到亂堆亂放的樓道角落,處處可見黨員干部、志愿者與居民共同忙碌的身影。這場以“凈環境、提顏值、惠民生”為目標的整治行動,讓轄區面貌悄然蛻變,更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
靶向發力,破解環境“頑疾”
蔣官屯街道結合轄區實際,將環境整治與民生需求緊密結合,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痛點”“堵點”精準施策。針對老舊小區樓道雜物堆積、飛線充電等問題,街道聯合社區物業逐樓排查、逐個清理,同時增設充電樁、劃定非機動車停放區,既消除安全隱患,又方便居民生活;在城鄉結合部,重點整治建筑垃圾亂倒、秸稈焚燒等現象,組織機械車輛對積存垃圾進行“拉網式”清理,累計清運垃圾300余噸,平整閑置地塊8處。
為確保整治不走過場,街道建立“分片包聯”機制,由班子成員帶隊,將轄區細化為136個網格區和377個微網格,定人定崗定責,通過“日巡查、周通報、月總結”壓實整改責任。“以前樓下綠化帶里全是枯枝爛葉,現在清理得干干凈凈,還種上了花草,看著就舒心!”家住固均店小區的陳大爺指著樓下的小花園笑著說。
全民參與,繪就共治“畫卷”
環境整治不僅是“政府干、群眾看”,更需要“大家一起干”。蔣官屯街道通過微信群、宣傳欄、廣播大喇叭、入戶走訪等方式,廣泛宣傳環境整治的意義,發動黨員帶頭、志愿者參與、居民響應,形成“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受益者”的良好氛圍。
在濱河社區,由社區網格員組成的“環境監督隊”每天在小區巡邏,及時勸導不文明行為;在華嚴村,村民自發進行坑塘整治,對8畝坑塘水體及周邊進行生態化、景觀化改造,通過沿岸兩側綠化,放養魚苗,種植水生植物,設置圍欄設施等舉措,將廢棄多年的坑塘打造成了村民休閑娛樂共享地。據統計,此次整治行動累計發動群眾3000余人次,形成了“街道主導、社區(新村)落實、群眾參與”的共治格局。
長效管護,守護整治“成果”
“環境整治不是一陣風,既要‘一時凈’,更要‘時時凈’。”蔣官屯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國強表示,街道在集中整治的基礎上,同步建立長效管護機制:一方面,發揮1個全國文明村、3個省級美麗鄉村、9個市級美麗鄉村典型示范作用,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勢,以點帶面、串珠成鏈,連片發展,推動轄區村容村貌“片區式打造、特色化提升”;另一方面,常態化發布人居環境“紅黑榜”,動態化通報優秀典型和突出問題,形成“正向激勵+反向推進”濃厚工作格局。累計選星級文明戶230戶,美麗庭院1742個,掀起“村村整治、人人參與”熱潮,有效轉變群眾觀念,切實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如今,漫步蔣官屯街道,道路整潔了,墻面干凈了,飛線有序了,居民的笑容也更燦爛了。環境的蝶變,正悄然提升著轄區的“幸福指數”。
記者手記:在蔣官屯街道采訪時,最觸動我的不是清理了多少垃圾、整治了多少亂象的數字,而是居民們的真切感受。一位阿姨指著樓道里新貼的“請勿堆放雜物”提示牌說:“以前樓道堵得推不開車,現在敞亮了,心里也敞亮!”簡單的話語,道出了環境整治的意義——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
環境整治看似是“面子工程”,實則是“里子工程”。它不僅改變著城市的顏值,更改善著群眾的生活品質。蔣官屯街道的實踐證明,只要把群眾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從細節入手、向實處發力,就能讓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成為溫暖民心的力量。期待這樣的“微整治”持續推進,讓更多街巷煥發新活力,讓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不斷升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