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報新聞
2025-07-25 15:47:07
原標題:海報漫談丨摸了知了猴,山東人的夏天才算完整
來源:海報新聞
原標題:海報漫談丨摸了知了猴,山東人的夏天才算完整
來源:海報新聞
夏日炎炎,蟬鳴陣陣。在山東,每到夜色降臨時,于公園里、河畔旁、樹叢中會開啟一年一度的大型暗夜尋寶活動——摸知了猴。沒有約定、沒有預演,不分男女、不論老幼,每個人都有統一的動作,手持手電筒、拎著塑料瓶、貓著腰,興致勃勃地掃視著每一棵樹干。他們尋找的,正是夏夜限量的野味——知了猴。這種學名為金蟬的昆蟲若蟲(面臨蛻變的幼蟲),雖其貌不揚,卻是山東人刻進DNA里的味蕾記憶,是夏日里最硬核的快樂密碼。
沒有一只知了猴能逃過山東人的手電筒
一個“摸”字,道出了本季尋寶活動的精髓:摸著黑找、繞著樹搜,期待的心尋。知了猴從產卵到破土,至少在地下沉寂兩三年,一般在夏季傍晚出土之后再爬上大樹,其最佳賞味期就在它未完全羽化成蟬之前,這也就注定了,這棕色的小東西,一旦被鎖定,爬不過半米,未上樹梢,就下炒勺。也正是知了猴這一習性,只要天一擦黑,摸“猴”大軍便涌向樹林,整片林子燈光閃爍,比白天還熱鬧。有網友玩笑道:在山東,夏天的樹林里,抓知了猴的比知了猴本猴都多。
知了猴的捕捉也是一門技術活,在這方面,山東人是有發言權的。90后山東女子陳女士白天精準定位知了猴洞,肉眼堪比探測儀定位,一抓一個準,2小時能抓五六十個。她分享的秘訣是:要找那種很小、外皮比較薄、形狀不規則的洞。濟南市章丘區辛豐村的村民則發明了“膠帶捕蟬法”,即在樹干離地約30厘米處,纏繞一圈光滑膠帶,這樣知了猴便無法爬到高處,人們可以輕松收割知了猴。
心懷童真,是成年人最大的高明。一聲蟬鳴將我們帶回那純真的童年時光,并演變為一場接近大自然的親子互動實踐,兒時的樂趣就這樣被延續下去。
始于嘴饞,卻不止于口欲
本想當個歌者,沒承想上了飯桌,左右繞不過兩個字:真香。知了猴能成為山東人的心頭好,靠的是實打實的價值。它那身緊實的肉,蛋白質含量達70%以上,是瘦牛肉的3倍多,妥妥的優質蛋白庫,民間素有“一只知了猴頂三個雞蛋”的說法,而且,蛻變之后留下的衣服——蟬蛻,是正經八百的中藥材,藥店里論克賣的那種。
美味從來不只是美味,一只小小的知了猴,在山東人這里有了新的價值體現。知了猴在養殖戶眼里是致富的“金疙瘩”,而在深夜食堂里是人間煙火的靈魂。一位臨沂蟬販老板說,他高峰期每天經手超萬只金蟬,主要發往飯店和燒烤攤,據估算,僅魯西南地區,年交易金蟬就超億只,按每只1.5元算,年交易額達1.5億元,足見其市場潛力。
在山東的燒烤攤和海鮮餐廳中,油炸知了猴幾乎成了食客必點的招牌菜。濟南一名攤主透露,進入7月,他們一個中型攤位每天就能賣掉300只金蟬,一天的營收就有上萬元。此外,愛研究的山東人,還不斷創新知了猴的食用方法。濟寧一面包店推出了知了猴蛋糕、知了猴面包等創意單品,吸引不少年輕人積極嘗試,一口下去,便是山東獨有的味道。
從童年樂趣到月入過萬,小蟲子也能串起一條熱鬧的產業鏈。這口酥脆的背后,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默契,藏著深入骨髓的生存哲學,透著創新的智慧。
“知了猴”里藏著地域密碼
知了猴在山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同一只“猴”對他的俗稱可不少,不同的城市對他的叫法都不盡相同。在濱州叫“消息牛”“老道”,在濟南叫“哨卻”“知了猴子”,在德州叫“知了龜”,在青島叫“節柳龜兒”……這五花八門的名字,足以看出齊魯大地對知了猴的親昵度已拉滿。無論哪一個,喊出口時,便帶著滿滿的濃厚的泥土氣息以及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它們是地域歷史文化的活化石,更是一代又一代人關于這片土地夏夜的味覺與聽覺記憶。
生活的美好,都在煙火氣里,承載著一方人的集體記憶。你準備好手電筒了嗎?走,摸知了猴去!
(海報新聞編輯遲斌 綜合農民日報公眾號、央視一套公眾號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