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晚報
2025-07-29 09:05:07
原標題:青島“臉基尼”的堅守與轉型
來源:齊魯晚報
原標題:青島“臉基尼”的堅守與轉型
來源:齊魯晚報
還記得那些年刷爆社交平臺的青島“臉基尼”大媽嗎?2025年7月,青島的海水浴場迎來盛夏旺季。然而,與往年頭戴五彩“臉基尼”泳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的海灘上,這種曾被外媒稱為“中國大媽時尚宣言”的防曬頭套已十分少見,記者走訪青島五處海水浴場,不僅佩戴的人少,售賣者也寥寥無幾,僅在第一海水浴場有零星售賣。“臉基尼”的興衰軌跡背后,是“臉基尼”之母張式范與她的發明在時代浪潮中的堅持與轉型。
高雅潔 曹婧雯 青島報道
從網紅爆款到市場遇冷
海灘“臉基尼”少有問津
前幾年,青島的夏天總少不了這樣一道獨特風景:頭戴五彩斑斕“臉基尼”的大媽們在海浪中戲水,防曬頭套包裹著臉頰只露出雙眼,甚至還一度殺入法國時尚圈。然而2025年盛夏,當記者再次踏上青島的沙灘,卻發現這道風景線已近乎消失。
7月21日下午,在青島第二海水浴場,盡管沙灘上有不少支起遮陽傘的游客,但從頭至尾未見到一位佩戴“臉基尼”的泳客。“現在只有大清早人少的時候,偶爾能看到幾位泳客還戴著。”在此游泳多年的張先生說。記者沿海岸線來到第三海水浴場,幾家售賣泳衣泳帽的攤位老板均稱“今年幾乎沒見過有人戴”。“以前浴場門口有攤位售賣‘臉基尼’,這兩年早就沒人擺了。”附近商鋪的工作人員說。在棧橋第六海水浴場和石老人海水浴場,攤主們的答復如出一轍:“早就不賣了,沒人買”“從沒進過貨”。幾位外地游客聽聞“臉基尼”時更是一臉茫然,表示“沒見過”。
次日,記者在第一海水浴場終于見到了臉基尼的蹤跡,沙灘上,幾位佩戴“臉基尼”的女士格外顯眼,她們均為青島本地居民,佩戴“臉基尼”是為了“防曬”。“都是像我們這樣的本地人戴,外地人很少見。”剛游上岸的青島市民吳女士和三位本地泳客說,她們的“臉基尼”是前幾年在周邊商戶購買的。73歲的本地泳客王女士已戴“臉基尼”游泳差不多有十年。“兒媳婦給買的,海邊紫外線強,這個很實用,能防曬傷。”王女士當天佩戴的“臉基尼”印有京劇臉譜圖案,搭配長袖泳衣,將身體包裹得嚴嚴實實。
沙灘用品店的冷清更直觀反映了市場變化。“標價25元,今年就賣出去幾個。”青島第一海水浴場一家商鋪的陳經理坦言,2020年之前該產品銷量尚可,近年持續下滑,而且自己門店僅售賣純色款,大部分本地泳客都會從線上購買那種有花樣、不同圖案的“臉基尼”。走訪的三四家商家普遍反映銷量慘淡,一位女店員坦言:“賣得不好,明年不會再進貨。”甚至有老板從箱底翻出積壓的存貨。
在淘寶平臺搜索“青島臉基尼”,商品售價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其中良奇水上運動專營店的一款“臉基尼”顯示“全網熱銷1000+”,大多數商品銷售量在個位數到幾百之間。
從昔日“火上熱搜”的游泳神器到如今貨架角落的滯銷品,“臉基尼”在青島海灘的“退潮”,好似一場泳具發明與消費潮流的無聲對話。
二十年迭代史
從防曬神器到文化符號
這場潮流變遷的背后,是69歲發明人張式范與“臉基尼”的“共生史”。
“在第一海水浴場,早晨6點左右就有老泳友去游泳,但戴著‘臉基尼’的還都是本地人。”在青島市市北區的工作室里,張式范撫摸著貨架上擺放的“臉基尼”樣品向記者介紹。
“最初不是為了時尚,就是為了保護人。”2004年,張式范在濟南路經營游泳用品店時,發現海邊泳客為防海蜇蜇傷和暴曬,竟穿著秋衣秋褲游泳。“秋衣秋褲與碧海藍天的環境太不協調,而且海蜇蜇傷臉要好幾個月才能恢復。”那時候,張式范發明了長袖長褲泳衣“水母衣”,將游泳者身體坦露的部分大都保護起來,更有一位顧客一語點醒了她:“你光保護身體,臉怎么辦?”
受此啟發,張式范參考歐洲潛水帽和滑雪面罩,用舊秋衣剪出第一版樣品。“初期設計鼻子和眼睛位置總不對,改了三天三夜。”2005年初,第一代“臉基尼”問世,尼龍面料、純色設計,雖外觀樸素,卻因防蜇、防曬功能迅速賣斷貨。“那時叫‘頭罩’‘護臉’,做出來很多人來買,我都沒想到很快就斷檔了。”張式范笑著說。
此后十幾年,張式范根據用戶反饋不斷改進設計,帶領產品從“功能導向”轉向“文化表達”:第三代引入立體剪裁解決繃臉問題,第五代改用冰絲面料提升透氣性,第六代首創瀕危動物圖案,甚至將京劇臉譜、青花瓷紋樣、孫悟空等圖案繪于布料——這些融合中國文化的設計,讓“臉基尼”從“防曬工具”升級為“文化符號”。
“‘臉基尼’不該只是塊防曬布。”張式范請畫家手繪圖案,再印到布料上精細拼接,“每個京劇臉譜的眉眼都要對齊,是個精細活。”
2014年,法國時尚雜志主編將臉基尼帶上封面。此后,2019年美國歌手蕾哈娜佩戴“臉基尼”拍寫真,米蘭時裝周模特戴著“臉基尼”走秀,讓這款“青島制造”火出國門,遠銷日本、德國、意大利等地。
當然,爭議也從未停歇,“臉基尼”因“蒙面造型”被調侃像蒙面的匪徒,國內網友吐槽“嚇哭孩子”。即便如此,張式范仍堅持迭代產品,這一堅持就是20年。
類似產品越來越多
原創者面臨轉型
早在2007年,張式范就開始了“臉基尼”的網上銷售。“臉基尼”的“高光時刻”始于2013年,2014年到2019年是黃金期,線上、線下銷售雙渠道開花。“那時我們倉庫都排著隊拿貨,十幾個客服忙不停,線上也是天天都有訂單往外發。”
轉折出現在2019年后:仿品泛濫、審美迭代,再加上本地人去海邊游泳有所減少,銷量逐年下滑。“青島第一海水浴場以前有四五家攤戶從我們這兒拿貨,現在只剩一家。”張式范無奈地說,“仿品用滌綸面料,商家以價格去競爭,哪怕品質不怎么好,多少錢都賣。”而自己家的“臉基尼”產品耐用性強,這也導致復購率低。“一個‘臉基尼’能用五六年,人家買一個能用好久,自然就不會常買新的。”
此外,銷售渠道轉變,原本售賣“臉基尼”的線下商戶、攤位也因此陸續關停。張式范說,現在每年的銷量基本來自電商平臺。“我們線上平臺有四家店鋪,再加上一些授權店,但這幾年銷量也不太好。”
季節性瓶頸更凸顯市場局限,張式范稱,每年7月一般是泳具熱賣期,到8月又會回歸平淡。為此,她嘗試轉型,將“臉基尼”的應用場景從最初的海邊游泳擴展到多種戶外活動,如釣魚、騎行、登山等,嘗試開發冬季毛線“臉基尼”、騎行面罩等衍生產品,拓展高原挖蟲草、建筑工人刷油漆防護等勞動保護場景。
“‘臉基尼’售賣數量減少,并不是其使用功能不行,其防海蜇蜇傷和防曬功能是不受影響的。”張式范的丈夫劉克亮說。對于“臉基尼”的未來,張式范也希望“臉基尼”護人的理念能夠延續。“我的初衷是保護人,只要需要防護的地方‘臉基尼’能用,我就感到開心。”張式范也在不斷探尋“臉基尼”新的“生機”。
海浪拍打著礁石,遠處零星的“臉基尼”佩戴者在海水中暢游。當問及“是否會放棄”時,張式范撫摸著自己設計的第一代“臉基尼”笑著說:“只要還有人需要,我就做下去。”這或許是一場消費潮流的退潮,卻是一個民間發明家對實用與文化最樸素的堅守。這場“土味神器”的時尚突圍戰,仍在繼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