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8-04 10:02:08
原標題:威海市衛生學校助教師職業生涯一路花開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威海市衛生學校助教師職業生涯一路花開
來源:山東教育報
“參加了這樣高層次的培訓,我會將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引入教學實踐,讓課堂對接崗位、對接臨床,使教學更有生命力。”威海市衛生學校護理專業教師王淑英說,學校支持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學習和企業實踐。進入暑假以來,她先到上海交通大學參加了為期5天的骨干教師培訓,又來到威海市文登區人民醫院進行了36天的外科護理臨床實踐。
近年來,威海市衛生學校以“金師精育工程”為抓手,以“雙導師”引領、分層分類培養、機制護航為重點,全方位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讓教師專業成長有人幫、專業發展有通道、專業前景有奔頭,培育了5名特級教師、齊魯名師等高層次教育人才,2名教師受邀擔任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裁判,為學校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雙導師”引領,專業成長有人幫
“哇!真是太幸運了!”護理專業教師于明藝一邊擁抱她的校內導師王淑英一邊激動地說,“我的‘雙導師’實力都很強。王老師是齊魯名師、山東省青年技能名師;另一位導師是威海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護士長于萍萍,她是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核心成員。”
這是4月1日威海市衛生學校舉行的“金師精育工程”啟動儀式上出現的情形,38對校內師徒鄭重簽署了《青年教師培養責任書》。從這天開始,像于明藝一樣的38名年輕教師都有了自己專業成長的“雙導師”。
據副校長崔雪艷介紹,該校的校內教學導師由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包括齊魯名師、省特級教師)等擔任,其主要職責為傳承教育教學智慧、引領青年教師教學成長;而合作醫院的行業專家(涵蓋省技術能手、臨床學科帶頭人等)擔任企業實踐導師,共同擔負起培育實踐精英、提升教師實踐能力的重任。
學校現開設護理、中醫康復技術、中醫養生保健、智慧健康與養老服務4個專業,有教職工114名,其中專職教師98名。打造適應醫療護理教育教學、具有醫者仁心的專業教師隊伍,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他們把提升師德放在第一位,建設了師德檔案動態管理系統,開展了“師德故事匯”等活動,在教師中弘揚良好的師德風尚,打造了獨具特色的“仁心文化名片”。同時,設立“杏林獎章”和“杏林榮譽墻”,表彰在師德方面表現突出的教師。截至目前,已有12名教師獲得“杏林獎章”,引領教師走向更加廣闊的成長通道。
分層分類培養,專業發展有通道
“雖然我在工作中遇到很多挑戰,但是與學生一起一點點成熟、進步,使我有一種踏實的價值感。” 2024年參加工作就擔任副班主任的青年教師馬曉璇說,學校為教師鋪設了成長“三通道”,讓她進步很快。“剛當班主任的時候,我學會的第一個技能就是‘變臉’。例如,在處理學生違紀問題時要嚴肅,讓學生明白底線不可觸碰;當學生有困難時,要耐心傾聽并提供建議。”現任學校團委副書記的洪燕分享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經驗。7月1日,學校78名青年教師坐在一起,談工作感悟、成長心得,也談教學趣事、社會見聞。大家暢所欲言,取長補短。像這樣的“隨談”,在這所學校已經成為常態。
“教師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只有揚長避短,才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該校黨委書記劉芳說,學校構建了“新秀教師—骨干教師—教學能手—教學名師”的四級遞進教學通道,助力教師教學技藝的精進與提升;在實踐通道方面,打造了“技術新手—技術熟手—技術能手—技術大師”的四級認證體系,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實施“科研新秀—科研骨干—科研能手—科研領軍”的四級攀登計劃,打通科研通道,提升教師的科研實力。“構建‘教師成長三通道’,就是激勵教師找到自己的最近發展區、最優上升通道,盡其所能地成長、發展。”劉芳補充說。
他們還根據教師的職齡和職業發展階段,精心規劃了“遠航四階層培養”體系。啟航層(0—5年),實施教學基本功特訓營,夯實基礎;揚帆層(6—10年),實施教學風格凝練計劃,彰顯特色;領航層(10年以上),推進課程開發攻堅工程,引領創新;遠航層(名師),孵化教學創新團隊,共謀發展。
“分層分類培養體系以‘價值引領—實踐內化—能力進階—文化賡續’為邏輯主線,形成了螺旋式上升的教師發展閉環。”劉芳說, 僅校級舉辦的公開課、示范課,每學年就有80多節,為教師成長搭建了適合自己的、發光發熱的大舞臺。
從“擺渡”到“護航”,專業前景有奔頭
“三大通道相輔相成,共同助力教師專業發展。”崔雪艷說,導師樂做“擺渡人”,以匠心點亮青年教師成長之路;青年教師爭做“追光者”,用奮斗熔鑄教育情懷與專業鋒芒;學校則做“護航者”,以機制保障成就教師夢想。
學校制定了《青藍工程實施意見》《青年教師成長制度》《教師企業實踐管理制度》《教師培訓管理辦法》等28項制度、辦法,從機制、獎懲、保障等方面,鼓勵教師精進技能、追求卓越,共享專業成長之樂。他們還擁有以本校教師為主的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山東省教學創新團隊、威海市名課程團隊等,引進行業大師、大國工匠擔綱,引領教師提升理論和實踐技能。
護理專業教師崔穎對此感受頗深。她加入了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和教學創新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近幾年立項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1項、威海市教育科研課題3項,先后結題并獲獎,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教研論文5篇。與此同時,其教學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被評為威海市教學能手。“學校為我們打開了夢想通道,只要努力就一定會實現夢想。”談起取得的成績,崔穎感慨道。
自2020年啟動“青藍工程”以來,他們“一張藍圖繪到底”,實施了升級版的“金師精育工程”,助力教師職業生涯一路繁花開。在這個過程中,培育了5名特級教師、齊魯名師等高層次人才,2名教師受邀擔任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裁判工作;在全國及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有10名教師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像王淑英一樣,在這個暑期,教師們自主參加了各類業務培訓和企業實踐活動,彰顯了該校教師團隊的成長力、發展力和開拓創新精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