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黃三角早報
2025-08-04 16:20:08
原標題:東營這座“末梢城市”憑什么讓4萬年輕人為它瘋狂打Call?
來源:黃三角早報
原標題:東營這座“末梢城市”憑什么讓4萬年輕人為它瘋狂打Call?
來源:黃三角早報
黃河浩蕩入海,濕地生機勃發,繪就渤海灣畔的生態長卷;然而,交通末梢的窘境,也曾束縛這顆璀璨明珠的發展腳步。破局,刻不容緩!東營堅持統籌發力,向生態要動能,向交通要突破,向創新要活力,共和國最年輕的土地上正在書寫文旅融合的“立體答卷”。
大眾新聞記者 楊珂 李廣寅
巧打“生態牌” 澎湃發展新活力
破解“中梗阻” 構建文旅新生態
撬動“文旅+” 優化消費新網絡
在黃河三角洲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世界唯一的“河海交匯”奇觀如同大自然揮灑的濃墨重彩,吸引著無數游客駐足驚嘆。“親眼看到黃河水像一條黃龍沖進蔚藍的渤海,那清晰的‘黃藍分界線’太令人震撼了!”福建游客張安琪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河海交匯”奇觀無疑是東營文旅發展的“金字招牌”。作為黃河入海口的城市,東營擁有1530平方公里的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暖溫帶中最年輕、最廣闊的濕地生態系統。東營市巧打“生態牌”,乘借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和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的東風,深挖“河海交匯”“新生濕地”“萬鳥翔集”三大世界級旅游資源,探索“文旅+生態”的特色路子,叫響“黃河入海,生態東營”品牌,打造黃河流域生態文旅標桿。
如何讓好生態變成好體驗?東營有著深入謀劃。7月26日,“筑綠中國我先行”首屆黃河口全國青少年北斗自然樂跑大賽在保護區鳴哨開跑。300多名來自全國的小選手和自然愛好者,奔跑在精心設計的賽道上——這里既是競技場,也是天然課堂。濕地風光、黃河故事、生態知識融入沿途打卡點,讓奔跑變成了一場沉浸式的自然探索。“在保護區榮膺世界自然遺產一周年之際辦賽,意義非凡。”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委會副主任胡金巖表示,希望通過這種創新的自然教育,把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種子,深深種進孩子們的心田,讓生態文明的理念在這片年輕土地上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世界級的景觀,自然要配上世界級的玩法。伴隨世界級資源深度開發與創新業態引入,東營景區商圈人氣愈旺,熱潮涌動。就在樂跑大賽前一周,東營攬翠湖旅游度假區里,“二手玫瑰”樂隊點燃了文匯河海音樂節現場近四萬樂迷的激情,音浪與人潮交織沸騰。來自江蘇鹽城的李壘壘已經是第二次與音樂會“結緣”了,優美的生態環境和優質的會務服務讓他感受頗深。“在這么好的環境里享受音樂節,還能現場領取免費雪糕,品嘗地道的史口燒雞,讓我們外地游客感覺特別貼心!”李壘壘表示。
而這只是東營文旅活力的一角。政府精心策劃,圍繞生態旅游的活動全年不斷檔,從冬日的“暖意融融”到春天的露營踏青,從“五一”暢游到“端午”粽情,再到邀請外國旅行商探秘、組織國際青少年交流……精彩紛呈的活動,點燃了游客的熱情。如今,東營市文旅產業正蓬勃發展、勢頭強勁,全市文旅系統搶抓政策疊加、市場升溫和消費拉動等利好趨勢,文旅市場供需兩旺、高開高走,文旅產業正成為東營市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源。1—5月,全市26家重點監測景區景點接待游客485.47萬人次,實現營收超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26%、8.65%。
東營雖然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但交通網絡不暢,讓這座年輕城市的文旅發展面臨掣肘。突破地域限制,成為撬動東營旅游實現進階的重要支點。
7月1日,“好客山東·齊魯1號”系列旅游產品的重頭戲——“泰山黃河號”旅游列車正式首發啟程。這趟列車,遠非簡單的交通工具,而是一條精心編織的文旅紐帶。它將泰山的巍峨雄姿、黃河的壯闊奔騰、齊魯大地的深厚底蘊巧妙地串聯成一體,在空間上實現了“山河相連”的壯舉,在游客體驗上達成了“資源互補”的妙境。它的開行,標志著東營更深層次地融入全省“山海相連、河岳相融”的文旅發展大格局。車輪滾滾,不僅將有效拓展泰安、淄博、東營等沿線城市的旅游消費市場,促進客流互送與消費升級,更將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文旅動能。
這趟“山河專列”的創新理念,其實早在今年四月就有了萌芽和實踐,彼時東營啟動了2025年“綠皮火車·慢游東營”新媒體宣傳推廣活動,首批來自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等駐濟12所高校的近百名青年學子與教師,以“火車慢游+城市深度探訪”的新穎形式,開啟了一場關于東營生態文化、青春活力與城市魅力的對話。
在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師生們化身“追鳥少年”,在濕地交響樂中修習了一堂沉浸式自然課。漫步于木棧道上,不出幾米就看到了一只天鵝輕盈地浮在水面,連片的綠色美景引得大學生們紛紛拿出手機拍攝。“我們已經識別出了5種植物,有些植物長得很像,但仔細一看并不一樣。”山東傳媒學院學生陳乃森使用手機App一一識別植物,興奮地說道。
東營文旅的活力遠不止于一趟列車或一次活動。從創新啟動“綠皮火車·慢游東營”定向引流高校師生和新媒體達人,到成功舉辦“5·19中國旅游日”山東分會場、2025山東省匹克球旅游嘉年華等省級重磅活動,東營正全力構建一張覆蓋全年、精彩不斷的文旅活動網絡,持續打造文旅消費升級版。“如今的東營更綠了,處處可見綠道;更有富人文氣息,將文物、城市、科技與人文深度融合,其共創理念令人耳目一新。”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再次到訪東營后評價。
今年,東營實施“引客入東”行動,出臺《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行動計劃》,推出惠民“樂游東營文旅卡”,一系列精準有力的組合拳,有效激活了市場潛力,顯著拉動了文旅消費增長。
剛剛落幕的東營文匯河海音樂節,不僅是一場音樂的狂歡,更以創新的“音樂節+”模式,成功為東營刻下了年輕、活力的新印記。這場盛會巧妙地將律動節拍與城市基因融合,編織出一張引人入勝的文旅消費網絡。
“我們巧妙地把音樂節和本地特色結合起來,憑門票還能享受周邊景區和商超的優惠;我們還推出了‘音樂節+石油文化’‘音樂節+趕海游’這樣的特色線路,讓游客能多玩幾天。”東營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市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支隊長李奎斌告訴記者。音樂節通過制定文旅“寵粉”政策,聯合孫子文化園、黃河三角洲動物園、嘎嘎奇想島等6大景區推出門票折扣,協同25家酒店、13家特色餐飲商戶提供專屬優惠,吾悅廣場、銀座茂等6家商業綜合體聯動打造“文旅福利站”,賦予音樂節濃郁的城市特色,吸引了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打卡消費。
音樂節的門票成為拓展東營文旅“長尾消費”的有力抓手。憑借門票可享酒店、景區聯動優惠,持景區門票還能在影院優惠觀影,不斷升級的“寵粉”策略顯著提升了城市的“好客”溫度。據統計,音樂節現場參與人次近4萬,外地游客占比超過30%。活動總投入1100余萬元,有效拉動了城市交通、餐飲、住宿、商超等行業,實現間接消費近億元。
除了打造音樂節這類受年輕人歡迎的消費平臺外,系統性引入影視IP,也是東營實現文旅融合的一大“法寶”。近日,由潘長江主演,全程在東營取景的短劇《進擊的潘叔》火熱上線。回望近兩年,《迎風的青春》《法醫秦明之天譴者》《海上圣火》《推拿》《宣言》等多部影視作品紛至沓來,均選擇東營作為重要取景地,不僅實現了短期消費爆發,更推動著城市品牌重塑與產業生態升級。
《迎風的青春》《法醫秦明》劇組在海河農貿市場、孤東海堤、二號鉆井平臺、勝利二中、山東石油化工學院等200多個場所取景拍攝,把廢舊廠房改造成影棚的探索,以及對城市風光、人文風貌、特色美食的挖掘利用和展示宣傳,也有效對外推廣了東營的城市品格和文化內涵,極大提升了市民及游客的消費熱情。據統計,《迎風的青春》《法醫秦明》劇組900余名演職人員、5000余名群演在東營拍攝近1年,直接消費(住宿、餐飲、交通等)超1億元,衍生的明星探班、粉絲活動吸引了2000余人次參與,進一步拉動了周邊服務業消費。
文旅項目的持續建設是支撐消費的基礎。在東營區嘎嘎奇想島,家長楊悅對這里新上的游樂服務項目很是滿意。“孩子們可以體驗戶外廚房、歡樂農場、兒童挖掘機、碰碰車等,還有親子互動區,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游戲,更有不同的主題活動能夠參加。”
去年以來,東營市建成運營文旅項目31個,完成投資21億元。嘎嘎奇想島親子樂園、動物園重返侏羅紀樂園、老十五村“漁海船說”、劉老根大舞臺等一批特色項目的推出,豐富了沉浸體驗、親子度假、文化演藝等業態。除此之外,重點景區也加快升級,黃河口生態旅游區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0萬人次,廣饒孫武湖旅游度假區成為全市首家省級旅游度假區,接待文旅消費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