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教育報
2025-08-11 09:52:08
原標題:菏澤市牡丹區:“資助育人”點燃希望之火
來源:山東教育報
原標題:菏澤市牡丹區:“資助育人”點燃希望之火
來源:山東教育報
“同學,請把這個生源地助學貸款回執單交給高校,并辦理個人銀行卡……”日前,在菏澤市牡丹區助學貸款辦理現場,大學生志愿者李雅姝耐心地向辦理助學貸款的學生講解有關政策和各項流程。“我是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的受益者,我想為需要幫助的同學貢獻綿薄之力。”李雅姝說。
這是菏澤市牡丹區強化資助育人的一個剪影。近年來,牡丹區以“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為目標,通過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資助育人體系,將經濟幫扶與精神激勵深度融合,為困難學子撐起求學“保護傘”,以增強育人實效為目標,在傳遞愛心、培育責任、錘煉品格中譜寫資助育人新篇章,讓愛與希望扎根教育沃土。
該區始終將學生資助作為教育公平的“底線工程”,持續完善政策體系,實現資助全覆蓋。區教體局會同區農業農村局、區民政局、區殘聯等相關部門,通過數字平臺整合匯聚數據信息,打通學籍、殘疾、建檔立卡等數據壁壘,動態識別困難學生,并制定《學生資助評審辦法》,建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分級分類資助框架,明確評審標準、流程,嚴格資格審核,確保“應助盡助”“精準資助”。同時,實施學生銀行卡發放模式,確保資助資金直達學生家庭。據統計,截至目前,共資助各學段學生14754名,資助資金1151.53萬元。“每個姓名都承擔著一個家庭的期盼,我們不允許出半點差錯,要確保每份資源都用在‘刀刃’上。”牡丹區教體局學生管理資助中心負責人趙樹新說。
“資助不僅僅是經濟幫扶,更是育人契機,我們要讓受助學子在感恩中成長。”趙樹新表示。為培育受助學生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該區開展了“愛心傳遞”系列育人活動,連續多年舉辦以“感恩、勵志、助人”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學生以親身經歷講述資助政策帶來的改變;舉行資助育人征文比賽和短視頻征集活動,匯編《助學筑夢》感恩作文集,記錄學子心聲,13篇師生資助征文和2個短視頻獲得市級獎勵。“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我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回到母校任教,用實際行動回報家鄉和社會。”獲得國家助學金的牡丹區李村中學學生郝子墨在考入重點高中后回到母校進行勵志演講時說。
“孩子,有什么困難就跟老師說。相信自己,長大后你一定會有出息的!”牡丹區高莊鎮中心小學教師汲海到困難學生婉婷家中家訪時,用堅定的話語鼓勵她勇于面對現在的困難。牡丹區不斷加強對受資助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困難學子大家訪”活動,300余名教師深入全區1200余個困難家庭開展“一人一策”精準家訪,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以及心理健康狀況,給予他們更多關心和指導,培養他們自強自立的精神;同時,通過開展心理健康輔導、舉辦誠信教育講座等,幫助學生克服因家庭經濟困難帶來的心理壓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此基礎上,該區積極搭建社會參與平臺,愛心人士、企業、慈善組織紛紛加入助學矩陣,形成“眾擎易舉”的生動局面。政協委員丁延寶在其母校牡丹區李村中學設立“丁延寶勵志獎學金”,累計捐資20余萬元,資助40余名困難學生,被評為“山東好人”;牡丹區都司鎮12家本土企業連續4年捐贈超6萬元,用于幫扶困難學生家庭;區慈善總會教育分會開展“愛心溫暖上學路”活動,為偏遠小學送去衣物、學習用品,讓家庭困難學子溫暖求學,共救助特困學生190人,發放救助資金5.7萬元。
“每份資助都是點燃希望的火種。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深化資助育人內涵,探索‘經濟幫扶—精神激勵—能力培養—回饋社會’的閉環模式,讓受助學子在愛與希望的傳遞中,成長為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牡丹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訓才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