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8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張晶晶)
創新驅動發展,標準引領未來。專利是技術的“護城河”,標準是產業的“通行證”,它們的強強聯合,正成為搶占發展先機、鍛造核心競爭力的硬核密碼!濟寧市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積極探索專利標準融合創新城市試點建設,建成1個專利標準融合創新區域試點和25個專利標準融合創新企業試點,探索工程機械領域專利標準精準導航,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義的實踐成果。濟寧市特開設“專利標準融合案例”專欄,期望通過案例分享,啟迪思路、凝聚共識,推動濟寧市專利標準融合創新邁向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專利+標準”雙驅動能!
近年來,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面臨技術迭代加速與標準化建設滯后的雙重挑戰。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以專利標準融合創新試點建設為抓手,聚焦稀土儲氫材料與釹鐵硼速凝薄片合金產業化需求,系統推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應用協同發展,探索形成具有行業示范價值的創新實踐模式。
構建專利標準融合創新體系取得突破性進展。著力健全組織架構與制度保障,形成全鏈條融合創新生態。一是建立技術質量部統籌的專職管理機構,明確技術攻關、標準研制、成果轉化等重點任務,實現研發方向與標準需求精準對接;二是建立“研發-專利-標準”同步推進模式,在稀土儲氫材料和釹鐵硼速凝薄片合金生產線實施技術突破與標準構建雙軌并行機制;三是設立專項經費賬戶,配套建立創新成果轉化獎勵制度,激發員工的創新積極性。
核心技術成果標準化轉化成效顯著。聚焦高豐度稀土元素平衡應用等產業化難題,形成專利標準雙向賦能格局。一是開展核心技術專利布局,圍繞高豐度稀土元素平衡應用等產業化難題,形成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31項,其中9項發明專利實現產業化應用;二是建立專利標準轉化通道,推動“高性能雙稀土固溶體基貯氫材料制備技術”等4項核心專利轉化為國家標準,制定《稀土系儲氫合金吸/放氫反應動力學性能測試方法》等標準文本9項;三是構建標準實施監測體系,在釹鐵硼速凝薄片合金生產線部署監測設備,實現生產數據與標準參數的實時監控。
產業協同創新模式形成示范效應。深化“政產學研用”五位一體合作機制,探索出特色融合發展路徑。一是創建標準研制聯合體,參與制定GB/T 42656-2023等3項國家標準,將企業專利技術嵌入標準條款;二是搭建技術共享平臺,與多家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協同攻關;三是發揮全國稀土標委會成員單位優勢,參與稀土儲氫材料標準工作,推動行業標準制修訂。
創新融合發展形成顯著綜合效益。經濟效益方面,專利標準化產品帶動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9.98%,2024年產品銷售額突破3.3億元;社會效益層面,制定的3項國家標準填補行業空白,推動行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生態效益領域,通過將專利轉化為綠色生產標準,單位產品能耗下降,獲評省級“綠色工廠”稱號。
中稀(微山)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將繼續深化專利標準融合創新之路。在技術研發上,持續加大對新型稀土材料技術的研究投入;在標準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強與國家標準的對接,積極參與國家標準的制定;在產業應用上,繼續推動專利標準融合創新成果的廣泛應用,帶動稀土功能材料產業鏈的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