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網
2025-08-19 11:07:08
原標題:新職業浪潮下的山東實踐與破局之道
來源:魯網
原標題:新職業浪潮下的山東實踐與破局之道
來源:魯網
2025年7月22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第七批新職業,包括17個新職業、42個新工種,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在山東這片經濟大省的土地上,對產業、就業、社會等層面均產生了深遠影響,為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
一、新職業、新工種的重要作用
(一)產業升級的強勁引擎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正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新職業、新工種為產業升級提供了關鍵支撐。在高端制造業領域,工業互聯網運維員通過搭建信息化底座和數字化框架,打通企業生產、管理、運營等各環節的數據鏈路,實現數據賦能,幫助企業如山東亞新塑料包裝有限公司縮短訂單流轉時間,提升整體運轉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推動制造業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在綠色能源產業,儲能電站運維管理員等職業助力山東新能源產業發展,如三峽新能源慶云儲能電站項目,在專業運維人員的保障下,成為山東電網側共享儲能的示范項目,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二)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
新職業、新工種為山東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通過組織評估村集體財產、研判業態和市場,制定供求匹配方案,推動農村產業發展。例如,山東部分村莊的農村集體經濟經理人積極引進企業,實現土地流轉,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激活了集體經濟“造血”功能。同時,直播電商的興起讓村民化身帶貨主播,宣傳銷售家鄉農特產品,像新泰市主播通過直播銷售樓德煎餅、放城小米等特色農產品,帶動了當地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此外,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催生了農業數字化技術員等新職業,他們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提升農業生產的精準化、智能化水平,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
(三)應對老齡化的關鍵力量
隨著山東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新職業、新工種在應對老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健康照護師在生活護理基礎上,更注重醫學護理專業能力,為享受長期護理保險待遇人員提供服務,滿足老年人的健康護理需求。老年人能力評估師通過對老年人身體、精神、社會參與等方面進行評估,為個性化養老服務提供依據,促進養老服務的精準化和專業化。這些新職業的出現,有助于提升山東養老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二、新職業、新工種的深遠意義
(一)經濟轉型的風向標
新職業、新工種是山東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直觀體現。從傳統產業向新興產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過程中,新職業、新工種的出現反映了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例如,生物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的興起,推動了山東生物醫藥產業這一“十強產業”之一的發展,提升了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新職業、新工種也為山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機遇,促進了經濟發展向更高質量、更具創新力的方向邁進。
(二)人才培養的指南針
將新職業、新工種納入國家職業分類大典,為山東人才培養和教育體系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山東的職業院校和高校可以根據新職業、新工種的技能要求和知識體系,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內容,開展針對性的人才培養。例如,針對工業互聯網運維員等職業,相關院校可開設工業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智能制造等專業課程,培養具備數字化技能的專業人才。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山東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針對性,也為山東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推動山東從人力資源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
(三)社會發展的穩定器
新職業、新工種的發展有利于促進山東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一方面,它們為廣大勞動者提供了更多公平的就業機會和職業發展路徑,讓不同階層的人都能在新的職業領域中實現自身價值,提升社會流動性。例如,網絡主播、生活服務體驗員等新職業,門檻相對較低,為年輕人、農村勞動力等群體提供了就業創業的機會。另一方面,新職業、新工種所提供的專業化服務,滿足了社會多元化的需求,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增強了社會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新職業、新工種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認知偏差阻礙人才流入
由于新職業、新工種出現時間較短,山東社會大眾對其了解和認知程度普遍較低。部分人認為新職業缺乏穩定性和發展前景,對其存在偏見和誤解,導致年輕人在選擇職業時往往對新職業持謹慎態度,報考相關專業和從事相關工作的積極性不高。這種認知偏差嚴重阻礙了新職業、新工種的人才儲備和發展壯大。
(二)標準缺失影響行業規范
目前,許多新職業、新工種在山東尚未建立統一、完善的職業標準和評價體系。這使得企業在招聘和用人過程中缺乏明確的參考依據,難以準確衡量求職者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給從業者的職業發展帶來困擾,他們不清楚自身職業發展路徑和晉升方向。例如,用戶增長運營師在不同企業中的崗位職責、技能要求和考核標準差異較大,導致該職業發展缺乏規范性和統一性。
(三)培訓滯后制約人才供給
新職業、新工種的快速發展與山東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的滯后之間存在矛盾。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更新速度較慢,難以跟上新職業、新工種的技能要求和知識更新步伐。師資力量不足、實踐教學條件有限等問題也制約了人才培養質量。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統測試員為例,由于缺乏相關專業教材和實踐項目,培訓機構難以開展高質量的培訓課程,導致市場上該領域專業人才供不應求。
(四)權益保護不足引發從業者擔憂
在山東,新職業、新工種從業者的勞動權益保護存在一定問題。由于工作形式靈活、就業關系復雜,部分從業者面臨著勞動合同簽訂不規范、社會保險繳納不足、工作時間過長、勞動強度過大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從業者的切身利益,也制約了新職業、新工種的健康發展。
四、推動新職業、新工種健康發展的破解方案
(一)加強宣傳引導,提升社會認知
山東應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平臺,如電視、廣播、網絡、社交媒體等,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推廣活動。制作新職業、新工種的專題節目、紀錄片和短視頻,邀請行業專家、從業者分享職業發展前景、工作內容和成功經驗;舉辦新職業體驗活動和職業技能大賽,讓社會大眾親身感受新職業的魅力和價值,增強對新職業的了解和認可,逐步消除認知偏差。
(二)加快標準建設,規范行業發展
山東政府相關部門應聯合行業協會、企業和科研機構,盡快制定新職業、新工種的地方標準和行業規范。明確職業定義、工作內容、技能要求、職業資格、考核評價方式等,為企業招聘、人才培養和職業發展提供統一的標準和依據。同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行業發展和技術進步及時修訂和完善標準,確保其科學性和時效性。
(三)深化產教融合,強化人才培養
山東的職業院校和高校要緊密結合新職業、新工種的需求,優化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選派教師參加新職業技能培訓和企業實踐,提升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同時,從企業引進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骨干和管理人才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師資力量。此外,鼓勵企業與院校共建產業學院、實訓基地和研發中心,開展訂單式培養、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四)完善權益保護,解除從業者后顧之憂
山東應加強新職業、新工種從業者勞動權益保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從業者的勞動權益和就業關系;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加大對侵犯從業者權益行為的查處力度;推動建立適合新職業特點的社會保險制度,提高從業者的參保率和保障水平;引導企業規范用工行為,合理確定工作時間和勞動強度,保障從業者的休息休假權利。
總之,新職業的發展是一場涉及觀念、制度、技術的系統性變革,山東正以“動態標準、產教融合、權益保障”三維創新為抓手,推動新職業從“破土而出”走向“茁壯成長”。隨著這些舉措的落地,新職業必將成為推動山東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為全國提供可復制的區域實踐經驗。(畢京福 張莉 苗繪)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