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6日訊 海洋數據是海洋科研的基礎,是海洋經濟活動開展的依據,更是海洋強國戰略的支撐和保障。青島國實科技集團通過創新實踐,打造大數據交易平臺,破解海洋數據價值化密碼,讓無形數據轉化為驅動藍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能。
在青島海舟科技公司,工作人員正將10多臺波浪滑翔器運往南海,它們將用于采集氣象水文等關鍵數據。
青島海舟科技有限公司交付中心主任馬騰飛說:“我們會通過青島國實科技集團的大數據交易平臺為科研院所提供數據服務,目前通過數據服務獲得的價值要遠遠高于售賣設備。”
波浪滑翔器以海浪為驅動力,太陽能供電,可以連續航行一萬公里,并且每10分鐘回傳一次數據。這些海洋數據,過去因為安全風險,難以流通變現。青島,坐擁全國約40%的涉海高端平臺、50%的海洋領跑技術和近四分之一的海洋數據儲量。借助這一優勢,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打造出全國首個海洋大數據交易服務平臺,讓無形的數據“變”為有形的產品。
青島國實科技集團信息公司副總經理孫輝說:“我們承接國家海洋數據的可信空間,通過隱私計算、加密傳輸、可信網絡和接入認證,就相當于是一個海洋數據的保險箱。數據在產業應用過程當中,也可以再回到我們的數據加工廠,就像我們對塑料的回收加工和利用,需要把塑料里面的雜質進行去除一樣,我們在回收過程當中呢,也會對海洋數據進行它里面的異常數據進行有效去除。”
凈化后的數據,再次進入新產品加工環節,服務海洋各產業。國實科技集團構建了“原始數據、數據產品到人工智能應用”的完整鏈條。依托高質量數據集,他們孕育出具備思考決策能力的“靈龍”智能體。
“您的船舶目前正處于臺風的嚴重影響區域,為確保您和所有船員的生命及財產安全,請您立即采取行動迅速駛離危險海域。”當臺風預警輸入,“靈龍”能瞬間解析受影響海域的船舶動態、氣象條件、漁船功率等數據,自動鎖定危險船只,并通過系統接口直發預警短信。
青島國實科技集團信息公司產品部部長張雷告訴記者:“我們打造了‘海悟’大模型、‘船尋’大模型等等,我們統一集成到了‘靈龍’智能體,也是我們國內首個面向海洋領域智能分析的一個智能體。從大模型到更具象的產品,最終發揮了數據的價值。”
目前,國實科技集團大模型產品已經在山東、福建等沿海部署應用,服務于海洋防災減災、漁業執法等領域。數據產品不僅解決老問題,更催生新價值。近期,企業與中國人保財險青島分公司,聯合開發海參養殖高溫指數保險和牡蠣養殖風力指數保險,開辟“海洋數據+保險”新場景。
據中國人民財產保險青島市即墨區支公司農業農村保險部負責人介紹:“(海洋)這個賠付風險是相當相當的高,之前都是不敢有這種承保的方案。現在建立了海洋數據模型,在這些數據的加持下,我們更科學更合理地測算風險。今年給青島即墨區承保了3.7萬畝(牡蠣養殖風力指數保險)。政府給補貼了60%的保險費,老百姓只承擔了40%。”
新的險種在風力達7級即觸發賠付,等級越高賠付越高,每畝賠付額從150元到6500元不等,為養殖戶提供了保障。
青島市即墨區田橫島旅游度假區牡蠣養殖戶王升杰說:“對我們養殖戶來說省了很大的心,吃了很大的定心丸,我們可以放心多投入。”
目前,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海洋數據累計交易額3567萬元,海洋大模型實現相關銷售額超5500萬元,帶動產業上下游產值5億元以上。
青島國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溟說:“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科技強國以及數字中國三大戰略的交匯點,我們可以向浩瀚的海洋要資源、要空間、要數據,探索一條以創新驅動高效協同的海洋人工智能體系,賦能海洋產業更新。”
記者手記
當無形的數據,開始丈量產業深度與民生溫度,這條產業鏈便有了非凡的意義。以平臺為樞紐、技術為經緯,不僅定義了海洋數據的價值標尺,更以平臺之力“鏈”動八方。點“數”成金,一個以數據、人工智能賦能藍色產業的山東品牌,正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