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6-13 09:05:06
原標題:立足學校實情 探尋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立足學校實情 探尋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為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一所公辦高中,山東省濰坊濱海中學立足學校實情,不斷找尋系統重構的實踐路徑,通過系統思維推進治理創新、師資強基、課程優化等多維度系統性改革,走出了一條“低進高出、特色發展”之路。在資源整合上,內外聯動,集聚優質資源,建設智慧校園,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應用場景。文化重塑方面,凝練具有鮮明特色的學校精神,營造良好育人生態。這些實踐為縣域高中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提供了有益參考和生動案例。
治理創新
構建現代治理新體系
走進濰坊濱海中學,“搏博1667”黨建品牌標識格外醒目。“黨建+育人”融合工程,將黨建優勢轉化為育人效能,強化了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建設,正成為學校發展的“紅色引擎”。制度創新更是激活了“一池春水”。學校建立“問題項目化—項目流程化—流程責任化”的制度體系,將教師評價從“唯分數”轉向“多元標準”。“最美教師”評選中,既有教學成績突出的“金牌教師”,也有擅長心理疏導的“暖心導師”,還有在社團活動中發光發熱的“特色教師”。家長教育委員會、食品安全委員會等多元治理機構的成立,讓家長和社區代表走進校園,參與課程設置、食堂管理等決策工作,形成了“人人都是學校主人”的共治氛圍。
濰坊濱海中學正以開放姿態編織教育資源的“聚能環”。政府部門設立的獎教獎學基金,大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新建的科創實驗室、智慧圖書館成為學生喜歡去的地方;與城區名校結對幫扶,教師參與聯合教研,共享優質試題庫和備考資源。科技的因子正悄然重構教育生態:智慧校園里,大數據學情分析平臺如同敏銳的“教育雷達”,實時捕捉學生的知識薄弱點,智能評估系統為每名學生生成專屬的“學習處方”,高三學生小王盯著系統推送的“物理力學”微課程說:“就像有個隱形導師24小時在線。系統還提醒我在物理力學模塊方面的薄弱點,推送的微課程和練習題特別精準,復習效率提高了一倍。”虛擬實驗室、翻轉課堂等“人工智能+教育”場景,打破了時空限制,讓優質資源觸手可及。
師資課程
雙輪驅動育人質量提升
在師資建設上,濰坊濱海中學構建起“老中青”三代教師協同發展的階梯式培養體系。針對青年教師,“青藍工程”配備教學與班主任“雙導師”,通過跟崗研修、教學比武等實戰訓練助其快速成長;骨干教師依托名師工作室和學科帶頭人崗位,深耕課題研究與課程開發,將前沿理念融入課堂;資深教師則化身勵志導師,傳承育人經驗、參與校園文化建設,形成“傳幫帶”的良性循環。教研改革直擊“教研教學兩層皮”痛點,與高校、企業共建科技實驗室,引入工程師指導實踐教學。推行的“問題導向型”小課題研究,聚焦課堂效率,讓教研成果即時轉化為教學效能。
課程創新層面,學校以“貫通培養、分層分類、‘五育’融合”構建個性化育人體系。打破學段壁壘,組建初高銜接實驗班,開發“思維訓練”“實踐探究”等銜接課程。通過職業體驗、模擬選課等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科學選科、明確方向。實施A/B班動態分層教學,“抓兩頭、促中間”的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突破——A班拓展提升、B班夯實基礎。依托優秀地域文化打造“科技”“藝術”“體育”等特色課程,無人機表演、藝術展演等成為校園名片。推進“德智體美勞”一體化育人,落實“十個一”工程與“310”素養提升計劃,將德育活動課程化,構建多元評價標準,讓學生在全面發展中綻放光彩。
長效機制
破立并舉育成長沃土
學校認為,縣域高中要實現長遠發展,需構建長效機制沖破重重“成長限制”。一方面需守住教育的“靈魂燈塔”,掙脫“唯升學論”的觀念限制,既要在升學賽道上為學生搭建向上的階梯,更要在素養田地里播撒全面發展的種子;既讓學生在挑戰中勇攀高峰,也讓他們在個性化成長中找到屬于自己的星空。學校以“不讓任何一個夢想掉隊”的信念為舵,將教育公平的陽光灑滿每個課堂,讓人文關懷的春風拂過每個心靈,讓成長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分數競賽”,而是各美其美的“價值綻放”。另一方面,要為縣域高中筑牢“發展底盤”:呼吁政策“甘霖”精準滴灌,建立專項扶持的“營養液”機制,在教師編制、經費投入、智慧校園建設等“命脈”領域重兵布陣,夯實教育大廈的基石;同時,拆除教育生態的“隔離墻”,讓小初高各學段“手拉手”協同,讓學校、家庭、社會從“單聲部”變為“大合唱”,構建起從招生育苗到培養成才,再到升學揚帆的“全周期成長鏈”。
漫步濰坊濱海中學校園,“搏志立人、博學立世”的精神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一扎根優秀地域文化與辦學傳統的精神標識,早已化作師生心中的“精神燈塔”。班主任節上,學生手捧鮮花向導師傾訴心聲;教師論壇里不同年齡層的教育者圍坐在一起,共話育人智慧。全員育人的導師制,讓每名學生都擁有專屬的“成長引路人”,構成了一幅“教師幸福育人、學生快樂成長”的暖心畫卷。這種內生的文化力量,正悄然改寫著學校的發展基因——“讓每一名學生走向成功”成為學校育人的目標。同時,校家社協同凝聚起育人合力,也帶給學校新的啟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不僅在于硬件升級,更在于精神內核的重塑與教育本真的回歸。通過家校協同的“生涯導航儀”、教研共同體的“頭雁帶飛”模式,讓區域教育從“零散微光”匯聚成“璀璨星河”,進而激活縣域教育的“神經末梢”與“整體機能”。
每一所縣域高中的崛起,都是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生動作答,都是為千萬學子鋪就的夢想之路。濰坊濱海中學對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的探索早已超越“個體突圍”的范疇。學校倡導建立專項扶持機制,讓政策的陽光照亮更多縣域高中的發展之路;學校期待構建小初高貫通的教育共同體,讓每名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都能擁有連貫的成長圖譜;學校堅守教育初心,立足本土創新機制,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如今,校園里的梧桐樹又抽出新芽,正如“搏博1667”黨建品牌所寓意的拼搏精神,濰坊濱海中學歷經多年的實踐,探尋出一條“低進高出、特色發展”新路徑,在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上堅定前行。
(袁洪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