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6-23 10:30:06
原標題: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載體傳播地域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載體傳播地域文化
來源:中國文化報
毛中麗
中國幅員遼闊,各地區(qū)因自然環(huán)境、民族構成和歷史發(fā)展差異而孕育出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傳播體系中,中國現當代文學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魯迅的紹興,到沈從文的湘西,再到莫言的高密東北鄉(xiāng),現當代文學作家以生動的文字描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讀者展現了中國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如今,多元文化交流碰撞,各地區(qū)爭相發(fā)掘地域文化資源以樹立文化形象,中國現當代文學正是傳播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各地區(qū)可積極營造良好的地方文學生態(tài),利用文學這一媒介將自身的地域特色轉化為可以被全國乃至全世界理解和欣賞的文化作品。
創(chuàng)作為先,激活現當代文學的地域血脈。文學創(chuàng)作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自現當代文學誕生以來,越來越多作家以其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嫻熟的文筆,將地域文化特色展現給讀者。無論是蕭紅筆下東北地區(qū)的蒼涼與韌性,還是魯迅筆下紹興的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或是沈從文筆下湘西的山水風光、民族風情和人文故事,都鮮活地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感受到中華大地別樣的風土人情。如今,面對傳播地域文化的重要命題,當代文學作家應踐行地域文化傳播職責,以創(chuàng)作為本,用作品激發(fā)故鄉(xiāng)土地深處的文化脈動。莫言無疑是書寫與傳播地域文化的代表作家。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xiāng),其現實地區(qū)為山東高密。在《紅高粱家族》這部作品中,莫言以抗日戰(zhàn)爭為背景描寫了高密東北鄉(xiāng)的獨特文化空間,用紀實的敘事、富有民俗色彩的意象,賦予高密東北鄉(xiāng)獨特的文化意義,既讓讀者了解到該地區(qū)的地域文化樣貌,也讓讀者感受到歷史浪潮下山東地區(qū)的變遷以及山東地域文化的堅韌。中國當代文學作家應主動形成對文化的敏感意識,準確把握地域文化特征,將地域文化內容作為作品素材之一,用生動的筆觸書寫地域文化,從而實現對地域文化的高質量傳播。
專題推動,激勵地域文化文學專項出版。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為載體傳播地域文化,離不開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推廣與傳播。文學獎項、出版專題等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認同與推廣,讓作品背后的地域文化引發(fā)關注。如茅盾文學獎、冰心文學獎等,這些獎項在對優(yōu)秀文學作品作出高度評價的同時,也為作品提供了展示的舞臺,莫言的《蛙》曾榮獲茅盾文學獎,讓全國文學愛好者注意到莫言筆下的高密東北鄉(xiāng),進而了解其地域文化特色。除了全國性文學獎項,地方也可以設置區(qū)域性的文學獎項,如專注于地方鄉(xiāng)土文學的獎項、專注于少數民族文學的獎項等,著重聚焦地方文學作品進行評選,有效激勵作家進行本土創(chuàng)作,讓優(yōu)秀的地方文學作品得以更廣泛地展示給讀者。此外,地方出版單位可以推出地域文化主題的出版項目,根據某一地區(qū)的文學特色開展系列性出版項目,集中出版和推廣地方文學作品。如浙江地區(qū)的出版機構可以推出以“江南文化”為主題的文學出版計劃,推出一批呈現江南地區(qū)人文風貌和生活情趣的文學作品,讓讀者有機會從不同文學作品中了解到該地域的文化樣貌。
對外交流,促進優(yōu)秀翻譯作品對外傳播。立足于地域文化的現當代文學作品,可以塑造中國不同區(qū)域的獨特文化品牌,提升各地文化的辨識度和吸引力。全球化背景下,應將優(yōu)秀現當代文學作品推向全球,讓國際讀者有機會深入了解中國豐富的地域文化。地方文化單位或出版機構可實施地方文學翻譯推廣計劃,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學作品,翻譯成英語、法語、德語等多國語言。翻譯過程中,譯者應遵循跨文化翻譯原則,準確傳達原作的文化價值,對于富有地域特色且難以翻譯的文化事物,可采取注釋翻譯、配圖翻譯、附錄資料等方式,幫助國外讀者克服因文化差異帶來的閱讀障礙,讓中國地域文化更易被欣賞和接受。地方出版機構也要積極與國際知名出版機構合作,利用國外出版社成熟的發(fā)行渠道和營銷網絡,提升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知名度。通過跨文化翻譯和對外出版,我國地域文化符號和精神內核可以借助文學作品走向全世界,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讀者領略中華大地的多樣文化。
綜合推廣,促進地方文學融入文化生態(tài)。各地文化單位、書協、現當代文學愛好者群體等,可以主動將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現當代文學作品納入各類文化活動中,從而將文學的深度表達與社會文化活動的互動性和娛樂性相融合,進而更加廣泛、更加多元地傳播地域文化。例如,出版單位、書協等可以舉辦地方文化專題研究會議,邀請本地知名作家與會,并舉辦開放性的文學研討論壇,鼓勵作家、讀者、評論家以及各類文化研究人士合作共研,共同發(fā)掘文學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并為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如何融入地域文化找到新的路徑。此外,公共圖書館等文化機構也可以借助文化活動展示現當代文學作品,例如設置文學朗誦會、讀者交流會等,集體賞析與評價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作品,從而有效傳播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內容。最后,地方傳媒企業(yè)也可通過多媒介聯動進一步放大現當代文學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如《白鹿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紅高粱家族》改編的電影《紅高粱》等,使文學作品煥發(fā)新的生命力,也讓作品中的地域文化通過視聽媒介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中國現當代文學對地域文化的傳播力有目共睹。未來,各地區(qū)應積極推動文學創(chuàng)作與地域文化傳播的聯動,賦予地方文化更強的表達能力以及傳播張力,讓地域文化乘著文學作品的東風從地方走向世界,從而將地方故事講得更生動,將地方聲音傳播得更廣,也為中國文化事業(yè)繁榮注入新動力。
(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