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5-07-01 09:30:07
原標題:“這是千年來的美德”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這是千年來的美德”
來源:人民政協報
“明理正心”,這是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楊朝明在談勞動教育意義時脫口而出的第一個詞。
“孩子若想得到成長,心性上須先得到修煉。而勞動正是明理正心的必要實踐路徑。”楊朝明說,古往今來,眾多名家的經典作品中,都蘊含著勞動教育對心性磨煉的深刻價值。從這些傳世之作里,我們能夠清晰地窺見,勞動不僅是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更是塑造健全人格、涵養高尚品德的精神旅程。如“惟德之勤勞”“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君子之處世也,甘惡衣粗食,甘艱苦勞動,斯可以無失矣”“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等。
有勞才有得。楊朝明表示,勞動教育之所以能夠明理正心,首要體現在可以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正如《左傳》所言‘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唯有讓孩子們參與手工制作等具體勞動實踐,他們才能真切領悟勞動是創造物質財富與美好生活的根本源泉。唯有雙手沾滿泥土、汗水浸透衣衫,孩子們方能從心底生發出對勞動的尊重,真正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絕非空洞口號,而是貫穿人類文明進程的永恒真理。”
有勞更有德。《尚書》云:“克勤于邦,克儉于家。”楊朝明指出,通過過往的經驗可以發現,人只要勤勞肯干,慢慢就會生出與人為善、勤儉節約的習慣。可要是整天貪圖安逸、游手好閑,就容易生出壞心思、歪念頭。“所以,想要涵養心性、培養品德、強健體魄,都得從踏實勞動開始。這既是個人安身立命之道,亦是社會昌明繁榮之基。”
楊朝明深刻指出,系統的勞動教育絕非止步于技能的授受,其核心要義還在于對學生“敬業樂群”的精神品格的雕琢。“學生投身多人協作勞動教育活動中,便可更深刻地感知‘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協作力量,在分工與互助間領悟‘獨行者速,眾行者遠’的團隊智慧。”
“能于勞動中沉淀收獲,深諳克勤克儉之道,并擅長與他人精誠合作的個體,往往能在人生征程中開辟出一番天地。”楊朝明進一步闡釋,這正是勞動教育超越技能培養的深層價值所在——它不僅鍛造個體的生存本領,更塑造個體成就事業的精神內核。
站在國家民族的傳承發展的高度,楊朝明還談到了勞動教育與培養青少年文化自信間的深刻關聯。“正是先輩們的篳路藍縷、辛勤耕耘,才為后世留下燦若星河的文化瑰寶。”回想起自己前往曾侯乙墓中看到精美絕倫的古樂器時的場景,楊朝明感慨:“當目睹那些跨越千年的匠心之作時,我想每一位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都會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古人以雙手創造的文明奇跡,為當代樹立了精神豐碑;而今人更應傳承勞動精神,在躬身實踐中創造時代價值,讓中華文脈永續傳承。勞動教育,實乃關乎文化賡續、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楊朝明的話語擲地有聲,也道出了勞動教育所肩負的使命擔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