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之聲
2025-08-19 11:21:08
1935年5月24日,電影《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首映,從此激蕩了一個時代的靈魂,其光影與旋律穿越九十載,激蕩回響至今。影片以長城抗戰為背景,講述了九一八事變后,辛白華、梁質夫兩個從東北流亡上海的青年走向抗戰前線的故事。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首次在影片中唱響,唱進了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后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在一個個歷史關口,激勵中華兒女挺起脊梁、奮勇前進。
《風云兒女》海報
1934年,抗戰形勢愈發緊張,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電通影片公司打算拍攝一部抗戰題材的電影,用來鼓舞士氣、支援抗日。劇本創作的重任交給了田漢。
彼時,國難當頭,國民黨當局卻打著所謂“攘外必先安內”的旗號打壓抗日力量。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籌拍抗戰影片壓力可想而知。電影《風云兒女》導演許幸之的兒子許國慶忘不了父親的講述:“我父親以前曾再三跟我說,你看電影從頭到尾沒有‘日本’兩個字。當時拍這樣的電影,是會被抓去坐牢的,因為當時國民黨當局禁止抗日,不允許提‘抗日’,《風云兒女》正是一部宣傳抗日的電影,所以這個電影從頭到尾沒有‘日本’兩個字。”
1934年冬天,田漢在上海徐匯區一個簡陋的亭子間完成了電影故事梗概的創作。其后不久,田漢就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夏衍接手了他的未完之作,將故事梗概改編成為電影劇本。
影片劇情一展開,字幕就打出一行字:1932年,上海。故事發生在九一八事變之后的上海,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幾個外鄉人,全都來自于淪陷的東北,都是流落在上海的不能回家的北方人。
《風云兒女》劇照
長城的意象貫穿全片,田漢說:從飛機上看,長城不過是一道矮墻,但現在要反對侵略者,中國人民要團結起來,形成真正的銅墻鐵壁。田漢借男主角辛白華之手,創作了一首激情奔放的自由體詩《萬里長城》,這首詩的最后一小節被選為影片主題歌的歌詞。田漢的長孫田鋼一直把祖父的回憶記在心上:“據田漢先生本人說,他這首詩原本打算寫得很長,后來因為有別的事耽擱了,而且馬上他又被捕了,他被捕以后由夏衍先生和孫師毅先生把它謄抄了一下,因為有些地方被茶水弄濕了。”
手稿被弄濕的地方有些字跡模糊了,孫師毅補上“炮火”二字,于是有了“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的唱詞。田漢的好友聶耳主動請纓為主題歌作曲,后來這首歌被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
聶耳譜寫的《義勇軍進行曲》手稿
聶耳為歌詞抒發的救亡情志而激動,創作靈感猶如潮水洶涌,初稿幾乎是一氣呵成。擔任《風云兒女》置景的張云喬生前曾回憶起某天清晨在上班的電車上與聶耳相遇的情景:“他就在我的耳邊哼給我聽了,我聽完以后就覺得非常好,我說這個好極了,一定會成功。到了攝影棚后,他交給司徒慧敏,讓攝制組的人唱唱看,大家一唱就很滿意。聶耳就說,好,那我就回去把這個稿子正式寫好再給你們。”
然而,曲譜的定稿還沒有寫好,聶耳也被當局列入了黑名單。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安排下,聶耳計劃東渡日本轉赴歐洲。
1935年4月下旬,聶耳從日本將《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定稿寄回了電通影片公司。5月初,《義勇軍進行曲》正式在衡山路811號百代唱片公司錄制。
《義勇軍進行曲》唱片母版
那一年,在北方,是義勇軍不屈服的抗爭;在南方,是左翼電影人拼盡全力的苦干。田漢身陷獄中,聶耳遠渡日本,在上海的許幸之和同伴們頭頂烏云也堅持要把《風云兒女》推上銀幕。許幸之的兒子許國慶說:“因為攝影廠有國民黨特務,白天挎著盒子槍在這電影廠,所以那些風花雪月的鏡頭都是白天特務在的時候拍的,像這種革命性的鏡頭都是等他下班他要回家吃飯去,所以都是半夜拍的。那會兒攝影廠旁邊還有老百姓,你又不能把老百姓給吵了,所以又要壓低聲音,又要有氣勢。”
1935年5月24日,《風云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公映。
隨著影片上映,激動人心的一幕屢屢上演:銀幕上在高歌,銀幕下在唱和。觀眾們唱得熱血沸騰,久久不愿散去。很快,《義勇軍進行曲》就唱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在國際社會,《義勇軍進行曲》發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的強音。二戰期間,它甚至成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戰歌。
在抗日戰爭進行到最艱難的時期,美國非洲裔歌唱家、社會活動家保羅·羅伯遜用中文演唱《義勇軍進行曲》,表達他對中國人民抗戰的支持。在錄制的唱片封套上,宋慶齡題寫了這樣一段話:“中國已經從新的群眾傳唱運動中發現了反抗敵人的力量源泉……”。
《風云兒女》記載了“血肉長城”的悲壯,讓“起來”的呼聲永不消逝。影片的最后,辛白華參加了抗日義勇軍,他和阿鳳高舉著火把,與千千萬萬拿起武器的人們,一起高唱著《義勇軍進行曲》走上抗日救國的戰場。而影片外,無數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迎著敵人的炮火硝煙奮勇前進。
在1930年代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左翼文化新軍是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電通影片公司是一家中國早期民營左翼電影公司,積極配合共產黨的對敵斗爭,雖然只存在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卻生產了《風云兒女》《桃李劫》《自由神》《都市風光》等經典影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一鳴:“20世紀30年代中國電影中,有一種超越所有世界的,讓人驚訝的震驚的現象,他們拍電影,他們始終主導著電影,就是共產黨所領導的電影,就是左翼電影,這代表著黨的力量深入人心。”
在《風云兒女》上映的第15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最終通過決議:決定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
四天之后,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義勇軍進行曲》在天安門奏響。
1982年12月,《義勇軍進行曲》正式成為國歌。2004年3月,憲法修正案賦予國歌與國旗、國徽同樣的憲法地位。2017年9月,全國人大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并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國歌展示館
上海市楊浦區有一家專門以國歌為主題的展示館,這里收藏的各種文物,生動展現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云兒女》主題歌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偉大歷程。這個暑期,這里迎來一批又一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觀者追尋紅色記憶。
從北京天安門廣場到喀喇昆侖高原,從聯合國會場到奧運賽場,從大國外交到校園活動……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義勇軍進行曲》激昂的旋律響徹中華大地,迎接著每一個安穩的黎明,見證著每一個榮耀的瞬間,也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奮勇前進。
84個字,37小節,奏唱只要46秒,每當我們唱起國歌,都是一次與前輩先賢理想的共鳴。我們時刻銘記那段歷史風云,知道我們因何而站立。
總監制丨高巖
監制丨劉欽
策劃丨季蘇平
記者丨劉宇華
播講丨蘇揚 成亞
音頻制作丨楊琛
新媒體編輯丨魏然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