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政法學院
2025-07-19 10:49:07
65年前,周恩來總理在興隆連續品嘗三杯咖啡后,盛贊“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65年后,海南興隆咖啡產業園用傳承與創新譜寫了一曲專屬中國人的“咖啡故事”。
追尋紅色足跡,傾聽紅色故事,深刻體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7月7日上午,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明法致新,南海傳聲”實踐團隊奔赴海南咖啡產業園。
20世紀50年代,東南亞21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國華僑帶著咖啡種子、種植技術及喝咖啡的傳統工藝,陸續在萬寧興隆華僑農場安家落戶,將海外咖啡文化深植于此。
為安置歸僑,中央政府于萬寧東海岸太陽河畔創辦興隆華僑農場,歸僑們進一步將咖啡種植技術、“以短養長”的培育經驗,以及沖泡、制作咖啡的手藝傳播給當地民眾,逐步培育出聲名遠播的興隆咖啡。1952年,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廠正式成立,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家咖啡廠,也是今日正大興隆咖啡產業園的前身。
實踐隊員聆聽講解,深入了解海南咖啡產業的發展,海南咖啡產業的發展是一部農業經濟史,更是華僑奮斗史與時代變遷史的縮影,隊員在參觀中感受到產業發展背后的歷史厚度與文化底蘊。
1960年2月,周恩來總理在興隆連續品嘗三杯咖啡后,盛贊“興隆咖啡是世界一流的,我喝過許多外國咖啡,還是我們自己種的咖啡好喝。”
上世紀90年代,“海南省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廠”正式開展運營,期間諸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來到興隆華僑農場視察指導工作,均對興隆咖啡給予高度贊譽和評價。
興隆人的一天,從一杯咖啡開始,也由一杯咖啡結束。每天早上,興隆大部分人上班前必到咖啡店里點“一盅兩件”(即一盅咖啡、兩件糕點);匆匆吃過后才趕去上班。他們不是在喝咖啡,就是在去喝咖啡的路上。早餐的標配是咖啡加油條,午餐、下午茶、晚餐、宵夜都可以來一杯咖啡。在老爸茶店點上一杯5元的興隆咖啡,就可以從早坐到晚。也正是這種扎根于尋常百姓家的咖啡文化,支撐著興隆咖啡歷經市場風雨,延續至今。咖啡不僅成為當地人的飲食習慣,也是當地的文化象征。
產業園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結合,不僅推動咖啡產業升級,更為海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全透明的可視化生產車間效率出眾,只需要幾名員工就能操控機器,在全程不接觸咖啡豆的情況下,完成從篩選、烘焙到包裝的整套生產流程,顯著提升了效率,還最大程度降低了人為因素對咖啡品質的干擾。
實踐隊員在傳統烘焙車間見證柴火烘焙、鐵鍋翻炒的古老工藝,在參觀走廊領略最新咖啡生產線的先進制作流程。通過了解全球各地咖啡生豆與多樣的咖啡處理方法,實踐隊員們直觀感受到中國農業科技的蓬勃發展。
此次咖啡產業園實踐活動,讓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明法致新,南海傳聲”實踐團隊成員深入感知咖啡產業發展脈絡,深刻領會科技興農與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團隊成員將繼續夯實專業本領,傳播好中國故事。
閃電新聞記者 孫偉 通訊員 徐杰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