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0日訊 7月17日,《問政山東》播出第195期,濟寧市接受問政,節目中報道了濟寧市魚臺縣毛木耳產業雖然是當地名副其實的富民產業,但目前還停留在“原料供應”的低端環節、存在“當地出資源、外地賺利潤”的問題。節目播出后第二天,7月18日,濟寧市政府組成督導組到魚臺縣進行督導整改。
當天上午,督導組先后來到節目中報道的濟寧聯億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魚臺昌健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了解相關情況。據濟寧市魚臺縣食用菌協會會長馬漢友介紹,目前毛木耳產業確實是處于“原料供應”低端環節,缺少精深加工,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資金、技術和人才?!拔覀內谫Y比較困難,建精深加工廠需要大量的資金,我們合作社是沒有力量把它建起來的,我們現在只是有設想,只是有這個想法往這方面靠,但是技術支撐這一塊兒,我們現在沒有。”馬漢友這樣說。
據了解,魚臺是中國毛木耳之鄉,從1985年開始種植毛木耳,已經有40年歷史了。目前,種植面積大約8000畝,占濟寧市8300畝的96%,鮮木耳產值占全國總產值的28%左右。下一步,當地政府將在培育壯大現有企業、加大招商引資等方面做好毛木耳產業的深加工。
濟寧市魚臺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興華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重點選取三個鎮街的毛木耳重點企業,從土地保障、人才支持、資金政策扶持、產品品牌銷售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爭取利用1到2年的時間實現標準化種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銷售,帶動木耳產業鏈提檔升級。”
對于缺乏人才和技術的問題,濟寧市農業農村局鄉村產業發展科科長楊卓在現場表示:將帶領企業對接江南大學、齊魯工業大學等在食品學科有顯著優勢的院校,從產學研合作方面破解毛木耳缺乏精深加工的難題;力爭8月底完成全市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擬制,把毛木耳產業的精深加工納入進去,從全市層面統籌推進;在要素投入方面,特別是在精深加工發展所需的用地、技術、金融等方面,對產業進行扶持,促進毛木耳產業快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