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5-07-08 18:36:07
原標題:聊“天”消暑,高溫打開濟南人的“話匣子”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聊“天”消暑,高溫打開濟南人的“話匣子”
來源:濟南日報
□肖明君
“我與烤肉只差一撮孜然面”“三面環山熱量積聚,這不就是空氣炸鍋嗎”“老舍寫了《濟南的冬天》《濟南的秋天》,唯獨沒寫《濟南的夏天》,可能外出避暑了”……濟南近來連日高溫,盛夏酷暑不僅考驗城市的耐熱能力,更在網上催生了一種獨特的市井文化——“高溫幽默”。網友認為,“天熱”是刻在濟南人骨血里的談資,也是打開話匣子的鑰匙,是拉家常的由頭,更是一代又一代濟南人用煙火氣寫就的消暑經。
天氣涼了、冷了、熱了,下雨下雪霜凍……再平常不過的聊天行為,就成了實打實的聊天氣。有人分析過,天氣話題其實是一種“社交軟啟動”策略。有位人類學家說過,陌生人交往時,必須依賴一個中性話題維持安全距離。毫無疑問,聊天氣是再合適不過的“中心話題”了。有研究顯示,大部分人87%的初次對話是以天氣開場的。原因無他,聊天氣首先是“零立場”的,沒有思想包袱;其次是“可共情”的,畢竟大家都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再就是“低風險”的,這個話題基本沒有價值觀沖突。
大家可能問,濟南人的開場白不都是“吃了嗎”這句神問候嗎?實際上,在街頭招呼一句“今天出門不亞于鐵板燒啊”,真實用意是用“高溫梗”替代“吃了嗎”的傳統問候。這既維持了我們這片地域中熟人社會特有的交際潤滑,又規避了隱私冒犯的風險,非常完美!
實際上,濟南人聊“天”,并不是“干聊”的,而是有一套完整符號系統的,并且跟消暑場景捆綁在一起,起到聊天消暑的奇效。比如,濟南人喜歡“以熱攻熱”,清晨一碗熱乎乎的甜沫,或者一碗燙嘴的熱茶,街坊四鄰坐到一起,邊喝邊聊,排排汗就渾身清爽;再就是午間的麻醬涼面、傍晚的扎啤小燒烤,這些時令飲食不僅是降溫手段,更是市井文化中特有的“清涼劑”。在街頭特有的“啤酒攤文化”中,簡陋的塑料桌椅、成桶的散裝啤酒、搭配的毛豆花生……你不覺得這是一種泉城特有的平民主義消夏美學嗎?
還有人分析,當下濟南人的社交式避暑行為,還體現了對現代性的調試。一般而言,泡在空調房里是一種現代解決方案,選擇在曲水亭街搖扇乘涼則是另一種文化選擇。這種偏好揭示了濟南這個城市既不拒絕現代科技,也非常珍視傳統避暑方式中的人際互動。對于職場倦怠、生活倦怠的現代人,濟南的避暑文化提供了一種深度釋放方式,提倡在慢節奏中恢復人的本真。在胡同口擺上象棋、泡一壺茉莉花茶,有一搭沒一搭地聊幾句無關痛癢的話題,這種“浪費時間”的愜意,可能恰恰是我們需要珍惜的。
聊“天”消暑,高溫天打開了濟南人的“話匣子”。這種避暑文化折射出城市的獨特調性,也展現出市民生活的韌性。務實而不失情趣,傳統而又包容現代。在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極端高溫時,這套文化資源顯示出驚人的適應性。它提醒我們,城市的韌性不僅存在于基礎設施中,更存在于市民的文化記憶和日常實踐里。夏日炎炎,出來聊聊“天”,在漫談中尋找談資,打開社交,身心納涼,這應該是每個濟南人在這個季節需要被激活的生命本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