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淄博日報
2025-07-27 13:08:07
原標題:淄博生態建設“濕”意盎然
來源:淄博日報
原標題:淄博生態建設“濕”意盎然
來源:淄博日報
□本報記者 胡文
7月25日清晨,陽光灑在馬踏湖湖面上,波光粼粼。湖邊,游客正沿著棧道散步,并不時輕聲交談:“湖水太清澈了,這里的環境真好。”遠處,鳥兒在蘆葦叢中跳躍、覓食,清脆的鳴叫聲仿佛在為濕地的復蘇歡唱。歷經十余年的努力,馬踏湖已從“醬油湖”蝶變為國家濕地公園,重現“草長鶯飛、碧水連天”的風貌,馬踏湖也因此獲評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生態環境改善帶動漁業增產,馬踏湖白蓮藕這一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也做優做強,當地居民收入顯著增加,農家樂愈發火爆。
在這樣的生態紅利下,馬踏湖周邊村民的經濟小賬本也越來越厚。“夏天來這里的游客比平常多很多,我們家的鴨蛋很受歡迎,今天一大早就賣出60個。”在路邊擺攤的村民楊紅霞告訴記者。
近年來,我市將濕地保護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加大資金投入、廣泛宣傳發動等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幅生態與城市和諧共生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濕地保護工作,規劃是關鍵。”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草濕地保護監督科科長彭寶明介紹,“我們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和上級規劃要求,結合淄博實際,編制了《淄博市濕地保護規劃(2025-2030年)》,明確了濕地保護目標,為工作提供了路線圖和時間表。”規劃提出,到2027年,全市濕地面積保持在21015.82公頃以上,保護面積4957.06公頃以上,各區縣分別謀劃小微濕地1處以上;到2030年,初步建立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濕地生態功能和生物多樣性明顯增加。
在具體實踐中,我市構建了“一核引領、三網覆蓋、五廊貫通、多點支撐”的濕地生態系統格局。彭寶明告訴記者:“我們以魯山及周邊山地丘陵生態綠核為引領,依托支脈河、小清河、沂河水網組成的濕地生態水網,打造了黃河、小清河、孝婦河、淄河、沂河等濕地生態廊道,并以168座大中小型水庫為支撐點,形成完整的濕地保護網絡。”
濕地保護不僅需要科學規劃,更需要完善的保護體系和嚴格的監管制度。我市初步建立了以濕地公園、林長制、河湖長制為抓手的濕地保護體系,市、縣、鎮、村四級林長和河湖長全面設立。定期巡護濕地、檢查濕地周邊違法占用以及污染等情況,是桓臺縣預備河村級河長、夏七村黨支部書記馬西國多年來一直堅持做的事,他告訴記者:“現在,大家自覺參與保護濕地的意識越來越強,破壞濕地的行為基本沒有了。”
為提高濕地管護水平,我市健全完善了濕地公園日常巡護、安全生產、保護管理、內部審查等各項工作制度。馬踏湖國家濕地公園管理員宗正介紹:“我們每天安排專人巡查濕地,記錄生態變化,及時發現問題,從源頭上預防破壞濕地資源的行為。”
在濕地生態修復方面,我市近5年共爭取省級專項資金1538萬元,用于馬踏湖、天鵝湖、文昌湖等濕地公園的保護修復項目。
濕地保護的成效離不開全民參與。我市積極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利用“世界濕地日”“濕地保護宣傳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舉辦講座、發放資料、開展志愿者活動等形式,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現在大家出門都會自帶垃圾袋,用實際行動保護環境。”市民吳穎說。
下一步,我市將繼續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持續加大濕地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提升濕地生態系統質量,讓濕地成為淄博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名片。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