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眾日報
2025-08-06 10:45:08
原標題:濟寧:雙鏈融合促高企倍增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濟寧:雙鏈融合促高企倍增
來源:大眾日報
□ 本報記者 郭爐 孟一
本報通訊員 秦宣凱 趙德鑫
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瞪羚企業、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一系列稱號的獲得,對于創業僅12個年頭的山東萬世機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世機械”)而言,既是角力商場取得的赫赫戰功,也再次印證了科技創新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2013年創立以來,萬世機械先后瞄準小型機械細分市場和海外市場展開了深度的科技創新,不僅將研發投入拔高到了8%,更與天津理工大學、山東大學、長安大學等高等院校建立了系統化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先后推出首臺國產伸縮式混凝土激光整平機、伸縮臂叉裝車等新產品,實現了從傳統制造到智能設備、從國內到國外的雙市場跨越式發展。談到驕人成績的取得,萬世機械總經理朱軍把很大一部分功勞歸給了濟寧給予企業的科技創新支持。
“缺人才幫著定向招引、缺技術協助對接平臺、缺資金啟用科技金融……有了優質的創新生態支撐,新產品從研發端到產業化的轉化速率越來越快,我們也更敢于在科技創新上增加投資。”朱軍說,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向科技型企業轉型離不開地方政府全生命周期的系統性支持體系,濟寧在這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地方企業都看在眼里。
實現“一個萬億、五個倍增”目標,必須在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基礎上著力培育更多高新技術企業。為此,濟寧市日前正式印發《關于加快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并在7月29日召開的濟寧市科技創新大會上進行公開解讀,明確實施企業創新提升、產業協同創新、科技人才聚集、科技合作深化、科技金融賦能和創新環境優化等“六大行動”,持續推動各類創新要素向新質生產力聚集。
為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濟寧正著手構建高質量科技型企業矩陣,打造“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次培育體系。一方面培源筑基科技型中小企業,夯實科創企業基底;另一方面做優做強科技型企業,完善“瞪羚”“獨角獸”企業遴選發現和培育壯大機制;與此同時,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形成科技龍頭帶動效應。
傳統紙業跨界紡織服裝領域,終端產品會是什么呢?7月7日,山東太陽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太陽紙業”)通過多年努力不斷延伸產業鏈,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突破了纖維組分連續可控分離、纖維素低碳純化和提質改性等萊賽爾纖維溶解漿生產的關鍵技術,并建成年產10萬噸的清潔制備生產示范線,讓傳統產業不斷“發新芽”“抽新枝”。
“萊賽爾纖維是一種全新的紡織服裝面料,它兼具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的多種優良性能,是一種‘綠色纖維’,產品的附加值比傳統紙漿要高出很多。”太陽紙業研發中心主任張偉介紹,作為全球第三家、中國第一家實現萊賽爾纖維溶解漿產業化的企業,太陽紙業研發的萊賽爾纖維溶解漿已實現量產。而作為濟寧市的龍頭企業,太陽紙業通過新材料的研發應用,不僅豐盈了自身造紙產業鏈,更把科技創新能力帶出“舒適圈”、延伸到紡織服裝產業,充分發揮了科技領軍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為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拓展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場景,濟寧還深入推行了企業研發項目備案制,加速實現無研發人員、無研發機構、無研發活動“三無”規上企業的“動態清零”,并充分利用已建成和在建的科研平臺、提升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的共享共用效能。
從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聚焦“232”優勢產業集群強鏈壯鏈,開展智能制造梯度培育行動;到用活科技金融,主動搭建高能級創新和金融平臺、強化技術攻關,以揭榜掛帥等形式解決好企業和產業的技術難題、優化創新環境;再到積極推行以優質人才服務為基礎的柔性引才策略,圍繞15條標志性產業鏈人才需求建立全國頂尖人才分布及重點科研團隊圖譜……濟寧正舉全市之力讓企業家和科技工作者“站C位、當主角”,并通過持續增加的高質量科技供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驅動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倍增。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