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魯中晨報
2025-08-08 16:00:08
原標題:淄博高新區新能源布局助力市民“充電自由”
來源:魯中晨報
原標題:淄博高新區新能源布局助力市民“充電自由”
來源:魯中晨報
雖然熱在三伏天,但淄博高新區泰美路特來電充電站的司機驛站里卻涼意習習。網約車司機李師傅端著熱茶,看著手機上跳動的充電進度條,屏幕另一端,他剛接的下一單預約信息正在閃爍。“以前充電像‘找偏方’,現在像‘進茶館’,不光車能‘吃飽’,人也能歇好。”這個夏天,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主在淄博高新區感受到了“充電自由”的愜意——而這背后,正是一場以充電樁為支點的新能源產業布局,在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從“樁”到“網”:
織密便民脈絡,激活消費潛力
“每天往返40公里,單位門口就有充電站,再也不用繞路找樁了。”8月1日上午,中埠鎮政府工作人員王先生的感慨,道出了新能源車主最樸素的需求。在淄博高新區,這樣的“便利”已從城區延伸至鄉鎮:特來電198臺充電終端星羅棋布,11個公快站、7個產業園區駐地站形成核心網絡,日均服務超1000輛新能源汽車,從張店城區到中埠鎮,充電服務的“觸角”已實現城鄉全覆蓋。
這種“全覆蓋”絕非簡單的設施堆砌。2021年《淄博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適度超前、布局合理”原則,而淄博高新區的實踐更在此基礎上向前一步:在四寶山街道萬杰路社區轄下的交運宿舍老舊小區,針對“無車庫、難安樁”的居民痛點,智能充電站直接建在小區北鄰,方便居民充電。
“基礎設施的完善,本質是降低新能源汽車的使用門檻。”8月2日下午,位于淄博高新區泰美路中段的淄博齊云特來電新能源充電站的負責人馬先生說。正在給愛車充電的車主王先生說,自己于今年6月份用“國補換購”新能源汽車。數據顯示,僅淄博高新區的示范效應就帶動區域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持續攀升,而每一輛新能源車背后,都是消費升級的縮影,是對電池、運維、保險等產業鏈環節的拉動。
“黑科技”破局:
車網互動打開能源革命新窗口
由淄博高新區發展改革局聯合國網淄博供電公司打造的“魯中晨報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電示范站”,引來很多車主的好評。這座智慧型充電站設有25臺智能充電樁,其中6臺華為風液冷超充樁尤為搶眼。“10分鐘充120度,續航400公里”——這樣的“充電速度”,讓網約車司機的“等電時間”壓縮成品一杯香茗的工夫。但這座智慧型充電站的價值,遠不止“快”。
作為全國首批30個車網互動規模化應用試點之一,這里的5臺V2G雙向充電樁正在改寫“車主=用電者”的單一身份。深谷時段(11點-14點),車主享受低價充電;尖峰時段(17點-20點),車輛化身“移動發電站”向電網反向輸電,賺取價差收益。“上個月光賣電就賺了80多塊,相當于省了三分之一的充電費。”陳先生的“能量賬本”,正是“車主得實惠,電網降成本”雙贏模式的生動寫照。
這種創新背后,是淄博高新區對“雙碳”目標的深刻踐行。當1公里輻射范圍內的5座政務樓、23個社區、13處商業地標共享這一能源網絡,每天500車次的充電需求不僅是“用電數據”,更是“調峰資源”。示范站實現的“光儲綠色閉環”,讓新能源汽車從“能源消耗者”變為“電網平衡者”,這種“車網互動”模式,既為電網節省了巨額基礎投資,更推動區域能源結構向低碳化、智能化轉型,為新能源產業開辟了“技術溢價”的新賽道。
服務加速度:改革“軟環境”
托舉產業“硬實力”
“線上申請,快速裝表送電。”這句簡單的承諾,是淄博高新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報裝一件事”改革的成果。這種“軟環境”的優化,與“硬設施”的布局形成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淄博高新區的新能源產業生態已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升級”:198臺充電終端是“毛細血管”,車網互動技術是“神經中樞”,便民服務是“營養供給”,三者共同構成的“新能源生態系統”,正吸引更多新能源企業落戶、更多技術成果轉化。
數據證明一切:淄博高新區已成為淄博新能源產業的“強磁場”,正以新能源基礎設施為支點,撬動區域經濟向綠色化、低碳化、高質量化轉型。
淄博高新區的新能源產業布局,早已超越“建樁充電”的淺層意義。它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試金石,是產業升級的催化劑,更是“雙碳”時代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范本。當充電樁的“星星之火”連成“燎原之勢”,一幅新能源之城的畫卷正徐徐展開,而這畫卷里,寫滿了創新、便民與未來。
大眾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張培 通訊員 高群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