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閃電新聞客戶端
2025-08-11 16:33:08
原標題:標準化建設看山東|填補空白-山東鹽堿地綜合利用領域首批6項地方標準獲批發布
來源:東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原標題:標準化建設看山東|填補空白-山東鹽堿地綜合利用領域首批6項地方標準獲批發布
來源:東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1日訊 (山東經濟廣播記者顧震宇)近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批準發布了6項鹽堿地綜合利用領域地方標準,為山東省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鹽堿地綜合利用分技術委員會落地東營后負責制定的首批地方標準。這批標準的發布實施,標志著我市在鹽堿地農業標準化與科技創新協同發展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填補了鹽堿地綜合利用領域技術標準空白,將為全省乃至全國鹽堿地資源高效利用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和規范引領。
本次獲批發布的6項標準分別是《濱海中度鹽堿地阻鹽培肥技術規程》《植物耐鹽性田間測定設施建設技術規程》《鹽堿地大豆種植技術規程》《鹽堿地機械化耕整技術規范》《鹽堿地高粱種質篩選技術規程》《濱海鹽堿地棉花秸稈還田技術規程》。這些標準由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黃三角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研究院等國內頂尖鹽堿地科研機構聯合起草。
鹽堿地綜合利用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拓展農業生產空間的重要戰略方向。山東省,特別是黃河三角洲地區擁有大面積的鹽堿荒地資源。這批標準的發布具有重大意義:一是填補技術空白,提供操作指南。針對鹽堿地綜合利用中的關鍵環節,如阻鹽培肥、耐鹽評價、作物種植、機械化作業、秸稈資源化利用等,制定了系統、規范的地方標準,解決了長期以來鹽堿地治理和農業生產中缺乏統一、可量化、可復制技術規程的難題,為科研、推廣和生產實踐提供了“操作說明書”。二是提升技術落地效率,促進產能提升。標準將先進的鹽堿地改良技術、種植模式和農機農藝融合經驗固化下來,加速了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農民、合作社和相關企業可以依據標準進行精準操作,有效降低鹽堿障礙影響,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助力鹽堿地變“糧倉”、“油庫”、“棉田”。三是支撐種業創新與耐鹽鑒定。《植物耐鹽性田間測定設施建設技術規程》和《鹽堿地高粱種質篩選技術規程》為科學評價作物耐鹽性、篩選和培育耐鹽堿新品種提供了標準化的平臺和方法,是鹽堿地種業振興的基礎保障。四是推動農機農藝融合,實現高效生產。《鹽堿地機械化耕整技術規范》針對鹽堿地特殊的土壤物理性狀,規范了適宜的機械作業方式和參數,對提高作業效率、保護土壤結構、降低生產成本至關重要。五是促進資源循環利用與生態保護。《濱海鹽堿地棉花秸稈還田技術規程》規范了鹽堿地棉花秸稈的科學還田方式,既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結構,又能避免焚燒污染,是發展鹽堿地綠色生態農業的重要環節。
山東是鹽堿地大省,黃河三角洲是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的主戰場,省黃三角農高區是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的主力軍。這批標準的發布實施,是山東省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鹽堿地綜合利用戰略的具體行動,為山東省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的“齊魯樣板”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標準基礎,確立了山東在該領域的引領地位,標志著山東省鹽堿地綜合利用工作邁入標準化、規范化、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作為鹽堿地資源大市和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高地,東營市與省黃三角農高區將率先推廣應用這些標準,充分發揮其技術支撐作用,為鹽堿地“變廢為寶”提供標準化支撐,助力黃河三角洲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拓展農業空間、促進農民增收和建設鹽堿地農業強省貢獻力量。
來源:東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編輯:顧震宇責編:林柟主編:孫錫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