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濟南日報
2025-08-17 13:50:08
原標題:以文化“兩創”為引領 激活濟南民俗文化傳承新動能
來源:濟南日報
原標題:以文化“兩創”為引領 激活濟南民俗文化傳承新動能
來源:濟南日報
□陳彩紅 袁榮娟 蔣雅倩
濟南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鼓子秧歌、鉤繡、黑陶等非遺項目,以及以李清照、辛棄疾為代表的“二安”文化。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傳統民俗文化正面臨傳承斷層與活力減弱的挑戰。如何通過新型公共空間活化傳承珍貴的民俗文化基因,成為亟須解決的重要課題。
?文化“兩創”賦能激活民俗文化基因新活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文化“兩創”成為濟南傳統民俗文化活化與傳承的重要驅動力,促進民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推動其創新性發展。
古韻新姿,創造性轉化映華彩。創造性轉化是指將傳統民俗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技術手段相結合,創造出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例如,在超然樓周邊,通過燈光秀、文創產品等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打造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觀。此外,濟南還通過舉辦國際雙年展、非遺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鼓勵設計師和藝術家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創作出反映現代審美價值的藝術作品。
陳風今韻,創新性發展譜新篇。創新性發展是指在保持傳統文化核心要素的基礎上,通過創新內容和形式,推動民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例如,濟南以“二安”文化為引領,成功舉辦中華“二安”文化旅游節,通過國風游戲、漢服巡游、詩詞擂臺賽等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融合,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的參與。同時,濟南積極推動非遺項目的產業化發展,通過“非遺名城”建設行動,將非遺項目與文化產業、旅游商品相結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產業集群。
?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新型公共空間作為城市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民俗文化基因的活化傳承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型公共空間的規劃和設計中,充分融入民俗文化元素,運用一系列策略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
精煉文化符號,創意融入空間。文化符號是民俗文化基因的表達方式,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價值。在新型公共空間的規劃和設計中,注重提煉和運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符號。例如,在超然樓周邊,通過建筑風貌、景觀設計等形式,融入濟南的歷史文化元素,使游客在游覽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同時,濟南還通過舉辦各類文化節慶活動,如春節廟會、端午節龍舟賽等,將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增強了游客的文化體驗感。
繽紛文化活動,傳統嵌入空間。文化活動是民俗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在新型公共空間中,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非遺展演、民俗表演、藝術展覽等,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參與。這些活動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例如,濟南國際泉水節、“二安”文化旅游節等活動,通過舉辦詩詞擂臺賽、國風市集等形式,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增強了游客的文化參與感和體驗感。
深耕文化普及,知識滲入空間。文化教育是傳承民俗文化的基礎。在新型公共空間中,注重文化教育的普及與推廣。例如,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中,通過設置傳統文化展覽、舉辦文化講座等形式,向市民普及傳統文化知識。同時,濟南還積極推動“非遺進校園”活動,通過在學校開設非遺課程、舉辦非遺研學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知識,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后備力量。
?以多元路徑活化傳承民俗文化基因
政策導航規劃先,引領文化新航向。濟南市政府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規劃方案。例如,《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實施意見》《濟南市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新標桿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文件相繼出臺,為傳統文化的活化與傳承提供政策支持。同時,濟南還通過規劃先行,明確了新型公共空間的功能定位和文化特色,為傳統文化的融入提供了有力支撐。
項目驅動產業興,支撐文化大發展。濟南通過實施一系列文化項目,如明府城、老商埠、上新街等歷史文化片區的保護提升和活化利用項目,以及黃河、齊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和文化體驗廊道建設項目等,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濟南積極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通過非遺項目的產業化發展、文創產品的開發等形式,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產業支撐。
社會聯動全民享,共筑文化新篇章。濟南注重社會參與和全民共享,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開展文化志愿服務等形式,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的參與。同時,濟南還積極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與推廣,通過在學校、社區等場所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舉辦傳統文化講座等形式,讓更多人了解和學習傳統文化知識。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市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感,還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兩創”驅動下的民俗文化基因活化與傳承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濟南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問題。未來,濟南應繼續深化文化“兩創”的應用和實踐,加強新型公共空間的規劃和設計,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同時,濟南還應加強與其他地區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文化強國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萊蕪職業技術學院智慧商貿與旅游系教師;課題基金:2025年度濟南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文化“兩創”視角下濟南民俗文化基因圖譜在新型公共空間的活化傳承研究》,項目編號JNSK2025B014)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