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新產業生態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的步伐顯著加快,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的同時,也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賦予了新的使命。作為金融“國家隊”和“主力軍”,中國銀行山東省分行(以下簡稱“山東中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及上級行決策部署,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為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及傳統產業升級提供金融支持,助力山東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
服務創新 豐富新質生產力金融場景
山東中行大力深化金融改革,深度挖掘區域特色產業金融需求,密切關注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發展趨勢,積極創新多種金融服務方案,豐富新質生產力金融發展場景。
濰坊某高分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高分子材料15年,是省級專精特新企業,憑借20余項專利構筑起技術優勢,產品矩陣覆蓋農業、建筑、家居三大領域,企業出口額達到公司總產值的一半。當新上項目疊加大筆海外訂單,企業原材料采購資金出現短缺。濰坊中行在“百企走訪”行動中精準捕獲企業痛點,72小時內完成從盡調到授信的全流程服務,精準投放1000萬元專項貸款,保障了企業原材料采購,同時節省了企業融資成本。
面對塑料行業普遍存在的融資痛點,濰坊中行制定“一行一集群,行行有依托”的集群拓展戰略,創新推出“塑料產業集群普惠金融方案”,構建起“政策+金融+產業”的協同生態,通過定期走訪政府部門、產業園區,構建起信息共享網絡。濰坊中行聯合當地工信局、塑料行業協會建立“白名單”制度,將專利技術、訂單質量等納入授信評估,使輕資產企業獲貸率提升40%。在此基礎上,濰坊中行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設立“塑料產業信貸專崗”,實現材料預審、現場盡調、系統審批“三日辦結”機制,較常規流程提速60%。除信貸支持外,濰坊中行還配套提供匯率避險、供應鏈融資、數字化轉型咨詢等12項增值服務。
數據顯示,該方案實施以來已帶動集群內企業研發投入同比增長17%,設備智能化改造率由28%提升至45%,推動當地縣域塑料產業年產值突破50億元大關。
模式優化 敏捷機制鍛造核心競爭力
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離不開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持續性金融服務支持。山東中行不斷優化組織機制,強化部門聯動,構建全層級科技金融組織架構,在科技資源集聚區域打造科技金融特色網點,完善專屬審批及考核機制,解決科技型企業“識別難、準入難”等共性問題。
了解到“中科智能制造產業園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因自有資金不足遲遲無法開工建設的情況后,棗莊中行對項目建設及未來運營等情況進行綜合評估,為企業量身定制了從項目設計、建設到投產、運營的一整套融資方案,并借助行內為設備更新貸款開辟的綠色通道,順利為企業批復10年期貸款1.2億元,助力該項目在2024年當年投建、產線當年竣工、產值當年突破13億元。通過引進兩條意大利薩瓦尼尼鈑金柔性自動化生產線、智能開關柜生產線及工業4.0技術等,中科智能現已建成“無人車間”“黑燈工廠”,成為棗莊最大的輸配電設備生產企業。
濰坊某電聲行業集團智能無線耳機出貨量穩居全球首位,同時占據全球中高端VR設備80%以上市場份額,集團是全球精密制造領域的隱形冠軍,也是以智能生態領軍者之姿布局全球的千億民企。面對AI迅猛發展帶來的跨越式發展機遇,集團海外訂單需求旺盛,濰坊中行依托“跨境金融+科技金融”雙輪驅動服務體系,針對企業資金周轉周期、跨境結算特性等關鍵要素,定制“出口商貼+池融資”組合解決方案,結合全球現金管理、匯率避險工具等綜合服務,一舉突破傳統融資模式局限。2025年以來,該行累計為集團提供近2億美元融資服務,助力企業踏“浪”前行。
內涵延展 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錨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定位,山東中行以科技金融助力提升科技創新體系效能,以綠色金融助力提升新質生產力含“綠”量,以普惠金融助力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在威海,全省首筆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貸款為當地新能源產業鏈生態構建注入了強勁的金融動能,3.6億元承貸額度彰顯了山東中行金融支持全省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決心。
在濰坊,某農業產業項目規劃建設智能土墻日光溫室大棚180座,智能聯棟薄膜溫室大棚1座,棉被智能拱棚80座,集信息化、智慧化為一體,致力于打造成為現代智慧農業示范基地。以農業項目為代表的輕資產、重運營的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屢屢遇到缺少抵押物等融資難題。濰坊中行突破傳統抵押融資限制,引入項目建成后大棚抵押融資方案,運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企業信用狀況、經營風險進行快速評估,加速貸款審批進度,順利完成2億元貸款批復。
隨后,濰坊中行進一步延鏈服務,拓展至企業下游的農業合作社,為其提供開戶、授信等一攬子金融服務,全方位做暖客戶,提升金融服務的溫度與廣度,實現銀行與企業、社會的多方共贏。
未來,山東中行將持續以科技金融為戰略支點,以有效的金融力量驅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全力服務山東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詮釋國有大行的時代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