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濟南市公安機關接到緊急預警,轄區內居民霍某疑似正遭受冒充熟人詐騙。民警按照預警處置規則,火速前往其家中開展見面勸阻,霍某家中無人,聯系其妻子稱在外旅游,沒有被騙。民警經過綜合分析研判,發現霍某夫婦并未外出,判斷均被深度洗腦。當找到霍某夫婦時,兩人正在去銀行辦理轉賬途中,面對民警的勸阻,霍某夫婦十分抗拒、情緒激動,堅稱只是“給急用錢的老鄉轉賬”。民警遂將二人帶回派出所進行深度喚醒,耐心細致講解詐騙套路并播放真實案例視頻。經過近3個小時輪番勸導,霍某夫婦終于意識到自身經歷與詐騙案例高度一致,徹底醒悟過來,即將轉賬的10萬元被成功保住。
及時發現潛在受害風險,對可能遭受電信網絡詐騙侵害的群眾進行勸阻提醒,在犯罪分子詐騙得逞前阻斷犯罪實施是有效避免此類案件發生、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的關鍵措施。省公安廳刑事偵查總隊總隊長靖濤介紹,近年來,山東公安持續深化預警勸阻體系建設,提升精準預警防控能力,完善勸阻工作機制,加強涉詐資金攔截保護,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強化警、信、銀、企四方協作,實施主動警務、預防警務,整合多源數據,及時識別預警涉詐風險,協同勸阻電詐潛在受害人,攔截被騙資金,今年山東已發布預警信息938.6萬條,預警發現能力顯著提升。構建“省主建、市主研、縣主勸、所主見”四級閉環機制,明確首接責任、見面勸阻等全流程規范,同時建立“警格”“網格”融合模式,山東1.8萬名民輔警以及5.5萬名網格員、高校學生等公益力量聞令即動,確保預警信息快速響應落地,及時勸阻受害人。綜合采取“短信+智能語音+人工電話+上門勸阻”四種措施,依據預警指令等級和類型,動態優化勸阻話術,分級分類對潛在受害人進行勸阻提醒。其中,對緊急高危潛在受害人,組織警力逐一見面深度勸阻,15天內持續關注潛在受害人情況,防止再次被騙轉賬。今年以來,山東電話預警112.9萬人次,上門深度勸阻113.1萬人次,避免群眾損失17.3億元,勸阻成功率達到99.99%。
警方提醒,當接到“96110”預警電話或收到“12381”預警短信時,說明您或您的家人可能正在遭受電信網絡詐騙,請第一時間接聽電話、查閱短信。當民警進一步提出見面要求時,說明受騙風險更高、情況更緊急,請盡快同民警見面,立即中斷與陌生人的聯系和轉賬匯款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