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国产清自在天天线-天天爽天天爽夜夜爽毛片-人妻人人澡人人添人人爽

全部

外國人眼中的端午故事(體驗“中國味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

2025-05-31 09:04:05

原標題:外國人眼中的端午故事(體驗“中國味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外國人眼中的端午故事(體驗“中國味兒”)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吃粽子、賽龍舟、做香囊……外國友人對端午文化有多少了解?哪些端午習俗令他們印象深刻?本報采訪了幾位在華留學生,聽聽屬于他們的端午故事。

1

恩佐(法國):

傾聽文化的共鳴與回響

我來自法國中部盧瓦雷省的小城蒙塔日,我的家鄉與中國淵源已久,它是鄧小平年輕時曾經勤工儉學的地方,因此,我從小就對中國有著濃厚的興趣。去年我終于圓夢來到中國,在三峽大學學習中國文化與國際關系。

在湖北宜昌的這一年,我體驗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與文化魅力。我曾經以為,在課本上讀過屈原投江的故事,看過賽龍舟的圖片,這就算是懂得了端午。但當親身參與后,我才發覺書本里的描述僅是冰山一角。

去年6月,我來到屈原的故鄉宜昌秭歸縣,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包粽子。空氣中混合著艾草和糯米的清香,面前擺著粽葉、糯米、紅豆、鮮肉,我一邊學著卷葉,一邊把餡料層層疊好,再用棉繩把粽子扎緊。包粽子比我想象的復雜很多,起初我總是失敗,但當地人溫和的笑容和鼓勵的眼神讓我安下心來。在他們手把手的指導下,我最后成功包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味道也很好。在這個過程中,我感受到中國人的友善、包容,以及對節日傳統的尊重。

不僅是粽子,其他的端午習俗也令人難忘。端午之際,很多家庭都會在門前懸掛艾葉以驅邪避禍。在小巷中漫步,我看見家家戶戶門口嫩綠的艾草束在陽光下閃著柔和的光,微風吹過,艾草香撲面而來。這些綠意帶來的溫馨與安寧,混合著糯米香與人情味,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里。

在激昂的龍舟鼓聲中,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家鄉。法國西北部港口城市布雷斯特會舉辦航海節,那里的賽船活動同樣熱鬧,海風與槳聲交織,水面上一派歡騰。當三峽的龍舟鼓聲與記憶里布雷斯特的航船汽笛聲遙相呼應,我忽然讀懂——不同的浪花終將匯入同一片海洋。雖然中法文化有別,但節日里對團圓與平安的追求是殊途同歸的情感。

這段文化交流的旅程讓我從書本的知識走進了真實的生活,也讓我對自己選擇的專業有了更真切的體會。我希望能夠成為塞納河與長江之間的信鴿、中法文化和友誼的橋梁,讓更多人看到這些生動、真切而有溫度的側寫。希望更多人能夠來到中國,來到三峽,在山水之間傾聽文化的共鳴與回響。

(吳雪聰、楊斯羽采訪整理)

2

黃春隆(印度尼西亞):

感受“同舟共濟”的東方智慧

我在2023年9月來到中國杭州,目前就讀于杭州師范大學阿里巴巴商學院。說起端午,我并不陌生。在我的國家印度尼西亞,每逢端午,當地華人會舉辦各類盛大活動,節日氣氛熱烈。去年6月,我第一次在中國過端午節,和朋友一起包粽子、系五彩繩、制作艾草花束,體驗原汁原味的端午“味道”。

今年端午,我最期待的是龍舟競渡。聽朋友介紹,賽龍舟歷史悠久。有種說法是,中國的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在國家瀕亡之際沉江自盡,當地百姓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遺體,這種習俗逐漸演變成了如今的龍舟競渡。在這個故事里,我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令人動容的家國情懷。

去年,我參加了由杭州余杭區五常街道組織的龍舟體驗營,親身感受競渡帶來的“速度與激情”。我和同校好友組成隊伍,伴著耳邊觀眾的熱情歡呼揮槳出發,濺起的水花在河道綻放。握槳、入水、拉水、出水、回槳……隨著龍舟劃至終點,我們揮舞校旗、舉槳歡呼。在龍舟運動中,我感受到了奮斗和團結的力量——不同膚色的人們在同一條水道上并肩奮進,這不正是“同舟共濟”的東方智慧嗎!

除了體驗劃龍舟,我還現場觀看了五常龍舟勝會。當地人說,五常龍舟勝會是杭州西溪濕地五常區域一帶水鄉特有的端午節民俗慶典活動,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還是中國國家級非遺。上百艘龍船在西溪濕地相聚,密密匝匝,熱鬧非凡。其中,有不少用雕花艙板裝飾的“彩龍船”,制作精致,猶如亭臺樓閣。“請龍王”、討饗、披紅、龍船水洗門檻……勝會還有不少特色習俗,當地人借此祈佑一年風調雨順、事事如意。

一水同舟,萬眾一心。最近,我和我的龍舟伙伴們在健身房苦練力量,下水練技術,為今年的端午賽龍舟做足準備。在我眼中,龍舟不僅是競渡的水上之舟,更是團結之舟、奮斗之舟,無論來自何方,只要心懷熱愛、攜手向前,我們都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端午味正濃,我希望能夠參加更多類似的中國傳統活動,這能幫助我更加了解中國——不僅是現代的中國,更是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國。

(本報記者 丁美棟采訪整理)

3

羅珃(肯尼亞):

香氣背后,是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我是來自肯尼亞的留學生,在山東師范大學學習已有6年時間。正因為對中國文化的濃厚興趣,我不遠萬里來到中國這片熱土。我第一次接觸端午節習俗,是在中國朋友的家里。

還記得我剛來中國時,端午節那天,朋友邀請我來到家中做客,和他的家人一起過端午。碧綠的粽葉、雪白的糯米擺在面前,我學著朋友的操作,手指不熟練地包著粽葉。

在聚會臨別時,朋友的奶奶拿出一只做工精致的香囊送給我。香囊很好聞,里面裝著中藥材和香料,外面垂著五彩繩。奶奶說,中國古人認為農歷五月是“毒月”,蚊蟲滋生,疾病易發。通過佩戴裝有芳香氣味或藥用價值草藥的香囊,能“辟穢除惡”,保護佩戴者不受瘟疫侵擾。

這兩年,我陸續參加了多個端午節活動:去山東濟南大明湖看賽龍舟,體驗頗具濟南特色的“碧筒飲”,將蓮葉中心刺破和蓮莖相通,荷葉盛酒,從莖管的末端吸酒喝;體驗中醫藥的神奇妙用,用金銀花、荷葉沖泡茶水飲用,可以清熱降火……在山東,不同地市之間的端午節習俗,各有特色和差異。聽朋友說,在膠東地區,人們會用露水擦臉,有明目之說。除了插艾蒿以外,膠東人民還會加插桃枝,用以驅邪;德州還會加掛紙葫蘆。濟南則是將“五毒”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貼在門上,用以驅“五毒”,防瘟疫。不同地方的端午習俗各有不同,讓我不禁感慨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在中國多年,我對端午節的理解越發深刻,這不只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深入心靈的文化感動。端午將至,我和朋友再次圍在一起,包起了粽子。這次,我能夠熟練地把糯米包進粽葉。這也讓我再次想起了我的家鄉,肯尼亞人民會用香蕉葉鋪底蒸煮米飯。粽子出爐,糯米香味傳來,鼻尖還能聞到桌旁香囊里的藥草清香,沁人心脾——這是獨屬于端午的香味。而在這些香氣背后,我看到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本報記者 肖家鑫采訪整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若波行動”:打造像波一樣的力量

5月23日至25日,由清華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系傳統文化與心理健康項目組主辦、啟明星辰心理與認知發展基金支持的“國風潤心,薪火相傳——中...[詳細]
中國青年報 2025-05-31

槐花粽子

山里的槐花又開了。哨所孤懸山腰,四下無人,只有我和劉老兵兩人日夜輪值。泡糯米、炒花生、備葦葉……她包的粽子總是棱角分明,蒸熟后滿屋...[詳細]
解放軍報 2025-05-31

游客“引進來” 特產“賣出去”

本報訊4月以來,一場“榮昌鹵鵝哥”投喂國際網紅“甲亢哥”引發的網絡流量熱潮,推動重慶榮昌火爆出圈。榮昌區政協委員踴躍建言,為榮昌鹵...[詳細]
人民政協報 2025-05-31

弘揚科學家精神??矢志創新發展

5月30日,2025年全國科技工作者日主場活動在京舉行。活動圍繞講述中國科學家博物館藏品背后的故事,展現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踐行...[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5-31

端午別名的由來

端午有許多別名,常見的有端陽、端五、五月五、重五、重午、仲夏節、五月節、天中節等,還有以標志性民俗事項作為代稱的龍舟節、粽子節、浴...[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5-31

榴花詞韻浴芳蘭

端午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孕育了形式多樣的風俗活動,延至宋代,則完成了從民間習俗到文化符號的蛻變。宋詞將端午的自然意象、民俗風物、歷史...[詳細]
人民日報 2025-05-31

“你的心聲 我來守護”:一場未成年人保護的法治之約

本報北京5月30日電5月30日上午,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攜手百度APP共同發起的“守護少年的微笑”融媒體活動之“‘你...[詳細]
人民法院報 2025-05-31

在這里,近距離傾聽法律的心跳

來自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和東交民巷小學的學生與家長、老師一起,有秩序地拾級而上,帶著好奇走進莊嚴的司法殿堂,開啟一次深度法治文化探索之...[詳細]
人民法院報 2025-05-31

《破曉:城市接管中的人民公安》主題展舉辦

本報訊記者楊青春、通訊員劉錚報道 近日,《破曉 城市接管中的人民公安》主題展在江蘇省南京市開幕。本次展覽由江蘇警官學院博物館聯合石家...[詳細]
人民公安報 2025-05-31

歡聲滿校園 童心向未來

本報5月30日綜合消息“六一”國際兒童節將至,各地校園內外洋溢著歡樂的節日氣氛。連日來,各地各校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廣大少年兒...[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5-31

每棵樹都有名字的地方

晨霧未散,運河的水汽裹著瑯瑯讀書聲,從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英特學校的圍墻內飄出來。光岳樓的檐角刺破朝霞時,孩子們已列隊站在操場上,...[詳細]
中國教育報 2025-05-31

信用表現相對占優 城投債板塊仍可掘金

近期,利率債表現偏弱,但信用債整體走強,城投債熱度依舊不減。分析人士指出,5月以來,信用債的利差優勢逐漸顯現,目前3年至5年期城投債...[詳細]
經濟參考報 2025-05-30
濟南市“以數智之光照亮文明之路”入選全國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

濟南市“以數智之光照亮文明之路”入選全國城市文明建設優秀案例

5月26日至27日,中宣部在深圳市舉辦文化強國建設高峰論壇。其中,5月27日上午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了以“建設城市文明增進人民福祉”為主...[詳細]
央廣網山東頻道 2025-05-30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