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5-06-03 09:05:06
原標題:永遠飄揚的紅頭巾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永遠飄揚的紅頭巾
來源:解放軍報
綏芬河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邊城。
初夏之時,人們來到這里,會被這里白云飄浮的藍天、挺拔茂密的白樺林、滿山遍野的無名小花所吸引。晚風拂過,送來一陣陣怡人的芳香。朋友陪我來到市中心廣場,只見一座塑有少女雕像的“友誼和平天使”紀念碑高高矗立在廣場中央,雕像前擺放著鮮花和祭品。
碑上的人物小記,將一個抗日女英雄形象生動清晰地刻畫出來。她叫嘎麗婭,父親是中國山東掖縣人,母親是俄羅斯人。就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這位17歲的少女深入虎穴,赴要塞勸降日軍,最終卻不幸被日軍殘忍殺害……
晚風吹拂,我仿佛看到歷史翻開了那沉重的一頁。1945年8月,蘇聯紅軍向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攻擊。蘇聯紅軍的一個步兵團在夜間迂回完成了對日軍天長山陣地的包圍,設置了火炮陣地。
為了減少傷亡,蘇軍決定對陣前日軍進行勸降。為勸降的便利,他們需在當地居民中挑選出一個會日語的人做翻譯。年僅17歲的美麗姑娘嘎麗婭從小聰慧好學,熟練掌握漢語、俄語和日語,是理想的人選。她勇敢地站了出來。
當時,躲進天長山要塞的日軍憑借天險拒不繳械、負隅頑抗。此時派人去勸降,無疑是虎口拔牙,很可能會兇多吉少。
當嘎麗婭自告奮勇去做蘇聯紅軍的軍使翻譯時,她的家人說什么也不肯;可嘎麗婭主意已定,她堅定地說:“我料定日寇不會把我怎么樣,即使鬼子對我下了毒手,那我也是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榮而值得!在我犧牲的地方,會有花兒綻放,那是我對親人的祝福。”
見嘎麗婭態度堅決,她的父親為她整裝,母親把自己的一條紅頭巾系在女兒頭上,一家人含淚目送嘎麗婭遠去。
就這樣,嘎麗婭帶著勝利的希望和親人的牽掛,在8月11日上午,同蘇軍勸降軍使菲多爾琴科上尉及由15人組成的特別小分隊一起,向日軍固守的天長山陣地走去。嘎麗婭手舉標志旗,小分隊緊隨其后。12日,嘎麗婭和勸降小分隊登上天長山、接近日軍陣地時,蘇軍軍使向敵方喊話,要求深入日軍軍營談判。但狡猾的日軍禁止蘇軍進入陣地,只讓會日語的嘎麗婭一人前往。同行的人知道此去兇險莫測,爭相要替代嘎麗婭前往,但都被她一一拒絕。嘎麗婭踏著堅定的步伐,從容地隨日軍進入他們的兵營。
在等待過程中,菲多爾琴科上尉目不轉睛地盯著手腕上的表,1個小時過去了,2個小時過去了,3個小時過去了……仍沒有任何音信傳來。勸降軍使和掩護小分隊的人員焦急萬分,有的甚至想沖進去救出嘎麗婭。
直到黃昏時分,談判地傳來一聲尖利的槍響。菲多爾琴科上尉斷定嘎麗婭出了意外,立刻向指揮部報告情況。就在這時,日軍突然向蘇軍勸降人員開槍射擊。小分隊戰士2人犧牲,3人負傷。勸降宣告失敗,蘇軍的重炮連續3天轟炸天長山,日軍陣地徹底被摧毀。
戰斗結束后,人們四處尋找嘎麗婭,結果連她的遺體也沒能找到。只有一條殘破的紅頭巾,掛在被炮火燒焦了的樹枝上……
年輕美麗的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3天后,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和平而去的嘎麗婭,沒能看到這一天。
“嘎麗婭,嘎麗婭……”每當夜深人靜,天長山的風仿佛都在呼喚她的名字;每當晚霞燃燒,每一棵樹的枝頭上仿佛都飄揚著紅頭巾。駐守在天長山的官兵,在營區里為嘎麗婭立了一尊雕像,從這位英雄的故事中汲取力量。
后來,在綏芬河市民的廣泛支持和參與下,“友誼和平天使”紀念碑于2009年10月正式落成。
如今,這座雕像矗立在天地之間,也矗立在中俄兩國人民心中。雕像上,那美麗的少女、飛揚的翅膀,伴隨著奮飛的和平鴿,成為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征,也寄托著人們對人類永久和平的期盼。
英雄嘎麗婭,是故鄉人民永久的驕傲。如今,80年過去了,人們沒有忘記嘎麗婭,她的故事仍在傳頌,她的紅頭巾仍飄揚在人們心中,激勵我們用心去呵護彌足珍貴的友誼與和平。
臨別時,我把從天長山帶回的一束鮮花,輕輕地放在紀念碑前,向這位抗日女英雄表達深深的敬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