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2025-06-17 14:40:06
原標題: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美育浸潤 鑄魂育人
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原標題: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美育浸潤 鑄魂育人
來源:光明網山東頻道
近日,從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傳來喜訊,在前不久舉行的山東省中小學生海洋意識與素養(yǎng)展示活動中,由該校梁梓鑫、杜抒宜、徐奇智三名同學組成的代表隊代表濱州市參加比賽,經過激烈角逐,最終過關斬將,斬獲團體季軍,這是繼2024年斬獲全省一等獎后,該校在海洋教育領域的又一高光時刻,更成為其“審美效應場”建設成果的生動注腳,為無棣縣乃至濱州市爭得了榮譽。
據了解,本次活動由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支持,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海洋局聯合主辦,山東教育電視臺承辦,青島藍谷管理局、山東大學實驗學校(青島藍谷中學)、青島長水鰲山書院協(xié)辦,來自全省16個地市的32支隊伍參與了活動。活動設置了海洋素養(yǎng)展示、自主命題講解與隨機命題講解三大競技環(huán)節(jié)。在首輪素養(yǎng)展示中,徐奇智等三位選手通過平板電腦接力答題,憑借系統(tǒng)化的知識儲備和穩(wěn)定的臨場發(fā)揮贏得優(yōu)勢積分;梁梓鑫、杜抒宜兩位同學在自主命題與隨機命題講解環(huán)節(jié)表現卓越,自主命題視角新穎獨特,隨機應答思維敏捷流暢,雙雙獲得“海洋科普達人”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已連續(xù)4次代表濱州市參加省級海洋類賽事,均獲佳績,其中2023年、2024年分別獲得山東省海洋知識競賽三等獎、一等獎。今年3月份,又獲得濱州市中小學海洋意識和素養(yǎng)展示第一名,取得代表濱州市參賽資格。備賽參賽期間,同學們的海洋意識不斷增強,海洋知識儲備日益豐厚,熱愛海洋、探索海洋的熱情逐漸高漲。
作為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山東省勞動教育實驗學校,近年來,無棣縣第三初級中學始終以“以美育人”為核心理念,構建起“環(huán)境浸潤——課程融合——管理賦能”的三維育人體系。學校組建了32個社團,涵蓋葫蘆烙畫、無人機、書法、武術、舞蹈等多個領域,采取固定時間、固定地點開展活動,有固定教師指導,每到課外活動時間,整個校園變成了歡樂的海洋,各個社團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把美育教育滲透到校園的每個角落。徐奇智團隊所在的社團名為“滄海云帆海洋探究社團”,“滄海”展現出海洋的浩瀚無垠,帶有歷史的厚重感與廣闊意境;“云帆”則充滿詩意,讓人聯想到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探索畫面,與“海洋探究”的主題完美契合,既體現了對海洋未知領域的探索精神,又富有文學美感。
在海洋教育領域,學校將海洋知識競賽作為審美實踐的載體:生物老師帶學生觀察潮間帶生物的形態(tài)美,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品讀《海底兩萬里》的想象美,美術老師指導用海洋元素設計校園文創(chuàng),勞動課則組織“海洋垃圾變藝術”實踐——知識學習與審美體驗同頻共振,讓競賽備賽成為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學校還定期組織學生們外出研學活動,走進海洋博物館,讓學生們零距離認識海洋,感受海洋之美,提高他們的海洋意識和素養(yǎng)。
在學校的課堂上,這種“美”已不再是抽象概念——校園展覽室里,學生親手觸摸的貝殼標本標注著生物分類美學;教室走廊上,他們繪制的《海洋生態(tài)手賬》將地理數據轉化為色彩圖譜;勞動課上,學生們用廢舊材料制作的“海洋保護裝置”更把環(huán)保理念熔鑄成創(chuàng)意藝術品。這份對“海洋知識之美”的深度挖掘,正是源于學校“審美效應場”的系統(tǒng)建設。
“審美教育不是附加課,而是讓所有教育行為都浸潤美的因子。”據第三初級中學校長張秀春介紹,當知識教育與審美培育同頻,當學科學習與生活美學共振,教育便真正成為了滋養(yǎng)心靈、啟迪智慧的成長之旅。正如獲獎學生代表在感言中所說:“我們不僅記住了海洋的知識,更學會了用美的眼睛看世界——這才是競賽贈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大眾新聞·農村大眾通訊員 蔣惠慶)
[ 責編:茹行止 ]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