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6-18 08:42:06
原標題:以體強心 讓心理因運動而更健康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以體強心 讓心理因運動而更健康
來源:中國教育報
體育活動是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徑,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教學中積極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堅持力、鈍感力、抗挫力、挑戰力、合作力、自信力、意志力、復原力、創新力以及自我認知力等個性能力,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推動了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指出,要通過“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強調“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體強心”“以美潤心”“以勞健心”,這為學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在此背景下,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實驗中學黨總支書記帶領榮成市第二實驗中學、榮成市第十五中學、榮成市特殊教育學校的3名優秀教師組建團隊,合力研究、創新探索、融合學科教育,開發創新“以體強心”校本課程,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堅持體育健康教育活動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原則,推動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雙重發展。
明晰理念,聚焦學生成長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人格發展、完善的重要時期,團隊轉變固有的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維,結合指定教材和本土資源,深度挖掘、改革模式、完善教學、創新形式、合理融合,在“深”“新”“融”上做足功夫,達到育人、育心的教育目的。
團隊以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等為理論依據,結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探索形成了一系列“體心融合”的校本課程。
課程活動的設計以“貼近生活、貼近時代、促進成長、健康第一”為原則,堅持傳承與創新、體育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順應學生的發展需求,從而使課程活動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持續發展的載體。課程活動的設計有兩大特點。一是凸顯“三個維度”。團隊通過認真解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按照“人與自我”“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三個維度”對課程主題進行重構,設計了“認識完善自我”“深入體驗社會”“親近探索身體”“設計規劃未來”4個分主題,旨在喚醒學生內心的渴求,滿足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需求,培養身心健康、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人。二是貫穿“一條主線”。課程活動的設計具有實踐性、操作性、合作性、開放性、自主性,對以往“以問題為導向、以活動為主線、以體驗為目的、以提高能力為目標”的課程活動設計要求加以傳承,并將其充實創新為“情境導入—問題生成—確定課題—活動體驗—方法指導—助人自助(評價反思)”的主題活動設計模式,使其能以活動為載體,實現內容與方式的雙開放,使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實現由淺入深、漸次推進。
尊重差異,創設生長平臺
團隊成員在多年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觀察到,不同學生擁有著不同的生活經歷和學習經驗,特定的生活環境使不同的學生出現了差異化表現,尤其是在體育活動中,男女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具有明顯的差異,這是設計教育教學活動時必須要關注的一個元素。因此,在全環境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團隊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差異化來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多維潛能,充分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培育學生的意志力、抗挫力、堅持力、包容力和合作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質。例如,在“合作更精彩”校本課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合作擺放多米諾骨牌。在這一環節中,有的學生較為內向,不喜歡多人合作;有的學生表現出積極、熱情、善于與其他學生合作完成任務等個性特征;有的學生雖然不善于動手操作但是善于觀察;有的學生則是動手能力較強。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性格進行把脈分析,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安排好不同小組以及小組成員之間的任務和分工,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活動體驗的教育性。
創新項目,培養優秀品質
中學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身心發展變化的規律,這個時期也是他們完善人格、形成良好品質的黃金時期。團隊兼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構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體育活動的大環境,設計各具特色的個人競技、團隊合作等活動項目,增強學生參與活動的體驗感。 例如,在“直面挫折”校本課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共同“踢毽子”,考慮到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容易對這一較為常見的體育活動產生厭倦和抵觸,簡單而又重復的動作容易使學生喪失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團隊在設計課程活動時通過加入充滿趣味性的游戲為體育活動“加糖”,將“踢毽子”這一簡單的活動豐富為“踢遠、踢高、旋轉踢(體位旋轉后再踢毽子)、耐力踢(比誰踢的個數多)、4×100米踢毽子接力(一號隊員將毽子踢到二號隊員的位置,二號隊員接過毽子繼續踢到三號隊員站位的位置)”等花樣活動,通過不同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學生在活動體驗中錘煉耐力,同時培養其刻苦、團結、不服輸的精神,在強化了學生身體技能的同時,也順應了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逐漸培養他們在枯燥的環境中善于創新的品質。
在設計課程活動時,團隊會安排一些需要集體力量才可以完成得更好的競賽活動,增強學生對集體生活的認知。例如,團隊設計開展了乒乓球、足球、排球等團體競賽運動,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體驗到“既要強大自我,又要關注對方”“發展個性的同時也要觀察他人并學習他人的長處”,讓學生學會包容集體、融入集體,在集體的平臺上養成并施展個性,進一步強化學生健康的心理形態。通過競技活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學會健康、公平地競爭。
團隊以學科的協同聯動為突破口,避免活動的“單打獨斗”,融合發力,在“以體強心”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探索有效的協作模式,聚焦學生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培養良好品質,促進體心協同育人功能得到有效發揮,實現育人、育才、育心相結合的教育目的。
(曲璦瑛 于承志 叢玲玲 鄒玉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