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5-06-19 08:51:06
原標題:石門畫像的故事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石門畫像的故事
來源:人民政協報
神頭墓群,俗稱“七十二疑冢”。位于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神頭鎮西北篤馬河北岸,以厭次路為軸線,分布在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地帶內,現存38座,大者直徑60米、高9米,小者直徑14米、高5米。墓冢高大雄偉,蜿蜒起伏。1977年,被定為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2年春,公安機關破獲一起神頭漢墓群盜墓案,繳獲出土畫像石門一具,石墓門由左右門框、門楣、門扇等部分組成,門扇高120厘米、寬55厘米、厚10厘米,平面陽刻雙面雕,圖案生動有趣,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因此石門屬于難得的文物珍品。
畫像石是兩漢特有的文物,在平原地帶極為罕見,該畫像石門在神頭墓群出土,進一步證明該墓群為名公巨卿之墓。
豐富的“門神”形象
畫像石上有四種圖案:一是短衣持杖的門吏,一是人面環身頭上三角的“辟邪”,一是魚,一是雁。顧炎武說過:“古人圖畫皆指事為之,使觀者可法可戒……未有無因而作?!币簿褪钦f古人作畫很講究實用功能,上述四種圖案刻在石門上,那么它們都是屬門神之列。說他們是門神,可以做以下分析:
古代凡“短衣”都是賤役者的裝束,故石門上的短衣者肯定是門吏。
魚在古代文化中是具有多種功能的動物。首先它是個吉祥物,如表示“金玉滿堂”“富貴有余”;其次,魚還有防盜、防竊的功能,因為魚的眼睛是日夜不閉的。沈從文在《魚的藝術》中講道:“公元七世紀后的唐代,魚形的應用轉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當時鍍金銅鑰匙,必鑄成魚形,叫魚鑰……用意是魚目日夜不閉,可以防盜竊。其次是魚符的使用。”沈從文雖然講的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但魚防竊的表意功能早就存在,只不過唐代以后更著重突出罷了。石門上周圍雕刻多條魚,取意顯然是在于魚目日夜不閉,故能很好地看守墓穴。
雁也是一種警惕性很高的動物,傳說群雁南來北往,夜宿必有一對大雁“打警”,聽到動靜就要喚醒同伴躲避。大雁若是失去伴侶,“打警”就成了孤雁的任務,孤雁由于旅途勞乏,夜間“打警”又無伴侶替換,故有“孤雁難鳴”之說。從《莊子·山木》篇也能看出雁的鳴叫報警功能:莊子見到一棵大樹,因彎彎曲曲,不能被加工成材而存活下來;會鳴叫的大雁也被主人保留下來。由此,莊子悟出道理,人生在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這則寓言除了說明人生的一種哲理外,還說明古人是知道利用雁鳴叫來報警的。把大雁圖畫在石門上,其用意也是很明白的,取其能打警之意。
人面環身頭上三角的“辟邪”更是具有“看門”作用了。因為在先秦的民眾看來,有角的動物給人以威武之感,它那堅硬剛挺的角是武器、力量之所在,先秦的禮儀、民俗、藝術領域中都有“角”的形象,如周代少兒有“總角”之發式,即把頭發梳成“角”的形式以顯示威力,是當時尚武精神的表現;蚩尤是古代的戰神,頭有角,以角抵人,人不能向,老百姓也模仿蚩尤戲,三三兩兩地頭戴牛角相抵;還有一種獸叫獬豸,一只角,能辨別曲直,在人爭斗時,能用角去頂壞人。有意思的是,獬豸是一只角;能驅趕食死人肝腦的魍象的“方相氏”是雙角;而神頭墓群出土石門上的辟邪是三只角,它的威力應該是很大的,所以它的身子是兩個緊緊相扣的環,表示它一定能看好大門。
綜上所述,石門上的四種圖案都是門神的形象,這大大豐富了傳統門神的內容。因為一般的門神,早期多以神荼、郁壘為代表。后期多以秦瓊、尉遲敬德為代表。像神頭墓群出土石門所具有的四種門神形象,既包括人間神間的,也包括天上水中的,實屬罕見。
濃厚的人文情趣
傳統的門神一般都昂首瞪目、咧嘴露齒做守望狀,讓人有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可神頭墓群出土石門的門神卻充滿了人情味:門吏作普通人打扮,魚和雁都是人類很喜愛的動物,就是作為“辟邪”出現的神物也是作人面狀。
更有意思的是,石門用了魚和雁作門神,而魚和雁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有傳遞信息的功能:陳勝、吳廣起義前在魚腹內剖出了“陳勝王”的帛書;蘇武身陷匈奴,淪落北海后,也利用大雁給漢武帝捎去了書信,“魚雁傳書”成了一個成語。石門上選魚、雁作門神,無疑是想讓它們傳遞信息。因為門的功能不僅是隔絕內外,而且是同外界聯系的通道。清代學者段玉裁認為“門,聞也”“聞者,謂外可聞于內,內可聞于外也”。而魚和雁既有“夜不閉目”的警衛功能,又有“魚雁傳書”的報信功能,正符合門神的全部功能,蘊含了豐富的人情味。
寶貴的史料信息
20世紀70年代初勘察時還有古冢38座,對于這些古墓,當地人俗稱“七十二?!?,或稱“曹操疑?!?。后經對4號墓和15號墓挖掘,初步認定為漢墓,但是墓主是誰,仍無法認定。這次石門畫像石的出土可以為墓群的認定提供一些寶貴資料。
有人考證過,漢宣帝時車騎將軍張安世受封為富平侯,其后人封地厭次就是今神頭鎮,而且張安世家族從西漢宣帝時受封,一直傳國到東漢末年,這個時段也是和前邊提到的畫像石所鎖定的墓主人的生存時期相吻合的,故該墓群有可能是張安世富平侯家族墓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