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檢察日報
2025-06-23 09:15:06
原標題:從多個維度促進人工智能與檢察履職深度融合
來源:檢察日報
原標題:從多個維度促進人工智能與檢察履職深度融合
來源:檢察日報
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檢察機關應積極探索人工智能(AI)技術與司法實踐的深度融合路徑,促進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以AI大模型為核心的智能工具在法律檢索、類案分析、文書生成等場景的應用潛力已得到多地檢察機關的驗證。在此,筆者結合技術特性與司法實踐需求,從應用場景、安全規范、效率優化等維度,探討如何安全高效使用AI工具,實現人工智能與檢察履職深度融合。
AI技術賦能檢察辦案的三大場景
智能法律檢索與類案匹配。AI大模型通過模糊或精準檢索,為檢察人員辦案提供法律法規條文、司法解釋及權威解讀等法律規范和理論支持,也可自動對比不同法律條款的適用場景,解決罪名競合等問題,確保法律適用的精準性。有的AI大模型還支持類案匹配,可與法院合作搭建案例數據庫,上傳起訴意見書后,自動提取案件事實并匹配相似的公開案例,輔助檢察官準確把握法律適用標準,避免“同案不同判”。
法律文書輔助生成與校驗。在AI大模型中輸入化名的案件要素后,模型可自動生成審查報告、訊問筆錄、起訴書等文書初稿,提高辦案效率。檢察人員完善審查報告、起訴書后,通過比對歷史判例庫,可自動識別文書中的邏輯漏洞或法條引用錯誤,降低人為失誤風險,提高辦案質量。
校驗證據鏈與案件策略推演。有的AI大模型可對證據合法性、關聯性進行多維度分析,標記證據缺失項或矛盾點,揭示可能存在的問題,提示需要補強的證據節點,提升證據鏈完整性。有的AI大模型還可為出庭質證提供幫助,為檢察人員提供“出庭控辯模擬”,即輸入案件事實,可生成舉證難點清單與抗辯路徑,模擬辯護重點和邏輯,輔助檢察人員預判庭審焦點、做好開庭預案。
安全使用規范:技術賦能與風險防范的平衡
建立數據安全防護機制。為保護案件信息、避免泄密,使用AI工具輔助辦案時,可以采用敏感信息脫敏、本地化部署、專戶專用等方案。如在輸入案情時需隱去真實名稱(用化名替代),避免公民隱私泄露;對涉密案件可選擇非聯網的本地部署模式,確保數據閉環管理,避免泄密;個人賬戶實行“專戶專用”,禁止轉借他人或使用公共設備登錄;加強密碼強度設置,并定期更改密碼;離崗時,立即退出系統,避免未授權訪問;等等。
實行結果審查,落實責任邊界。為避免出現引用的法律條文失效等低端錯誤,可實行時效性驗證策略,要求AI大模型輸出的法條后綴加“更新至2025年1月”等時效限定詞,防止引用失效法規。AI大模型終究只是工具,為避免檢察人員對其過度依賴,可建立人工復核制度,即建立“AI生成—檢察官助理初審—檢察官復審”三級審核流程,并嚴格落實、定期抽檢,明確技術輔助工具的法律責任邊界。
實現權限分級管理。根據案件敏感程度設置模型訪問權限,例如,對于普通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等不同類型案件區分可使用的模型類別,嚴格管理賬戶信息、設置賬戶權限,實行專人專戶,禁止外借,定期交換檢查,明確責任,并建立問責機制,實現違規必究。
效率優化策略:從基礎應用到高階協作
人機協作模式創新。激活“刑事檢察專家”角色設定,學習資深檢察官案件辦理經驗,以此為數據庫,實時更新、不斷優化,使模型輸出符合檢察語境的建議。建立內部知識數據庫,將高頻使用的提示詞模板(如“類案檢索公式”“文書校驗規則”等)整合為內部知識庫,實現經驗標準化傳承。還可為不同地域、不同層級的檢察人員搭建交流平臺,交流辦案經驗,共享數據。
提示詞精準設計。采用“角色扮演+步驟分解”模式,設立多個角色,比如檢察官、法官、律師等,基于相關數據庫,讓模型進行學習和進化。辦理案件時,可選擇不同角色,從不同角度對案件提出辦理意見。可實行步驟分解模式(如“扮演資深檢察官,按以下步驟分析合同詐騙案:證據鏈完整性評估;量刑建議依據列舉”),向辦案人員展示資深檢察官的辦理思路,“手把手”傳授辦案經驗。也可通過初階(如“簡述認罪認罰從寬程序的要點”)、進階(如“增加量刑協商風險提示”)的多輪交互,進行迭代式對話,抽絲剝繭,將復雜案件“簡單化”,提高辦案質效。
未來展望:構建“數智檢察”新生態
全流程嵌入。未來,在條件允許時可探索將AI大模型接入檢察業務應用系統,實現從受案到歸檔的智能化閉環,讓案件管理更加智能、案件數據更加清晰。AI大模型也可對周期內數據給出意見、提出建議,最大化挖掘檢察業務數據的價值。
多模態拓展。AI大模型可以結合語音識別、圖像分析技術,構建證據審查的立體化解決方案,如可以審查案件中的視聽資料、電子數據,大大節省檢察人員精力,并基于語音識別、圖像分析技術,最大程度審查分析證據,避免出現疏漏。
跨域協同。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不同檢察機關間的模型訓練數據共享,推動智能司法的協同進化。如新型犯罪多發生在大城市,可通過推動不同檢察機關間的模型訓練數據共享,利用大城市辦案經驗為基層檢察機關辦理新型案件提供指導。
當然,AI工具只能輔助檢察人員辦案,不能代替檢察人員辦案,檢察人員對案件的專業判斷仍是核心。在使用AI工具輔助辦案的同時,也要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從制度和技術兩個層面完善處置機制,妥善處理數據與隱私安全、司法責任邊界模糊等問題,為新技術的運用提供法治化保障。唯有在“效率與安全”“創新與合規”的動態平衡中不斷探索,早日搭建起“數智檢察”新生態,方能真正實現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省棲霞市人民檢察院、龍口市人民檢察院)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