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2025-06-27 10:21:06
原標題: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激活產業新動能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原標題:破解企業發展難題,激活產業新動能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近年來,根據民政部、全國工商聯《關于加強鄉鎮、街道商會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山東省德州市工商聯在全市符合條件的126個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商會組織,多方面促進鎮街商會作用發揮,建設政府信得過、行業少不了、企業離不開的中國特色商會組織。
黨建領航,鍛造教育培訓新高地
德州市工商聯積極強化黨建引領功能,把商會黨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堅持黨建入章、商會和黨組織雙揭牌。
制定“1+7+7”聯席會議制度,德城區工商聯每月定期召開由7個鎮街統戰委員、商會會長參加的例會。平原縣恩城鎮商會投資30余萬元按照“六有”標準建立活動場所,開展“新階層黨旗紅”“一個黨員一面旗”等活動。樂陵市花園鎮商會通過黨建帶會建、強會風帶村風、幫企業帶產業,相關事例登上德州慶祝建黨百年情景黨課《永遠跟黨走》的舞臺。禹城市張莊鎮商會新建“三新”黨建指導中心,推動園區內部門、商會、企業黨組織共建、活動共辦、資源共享。
鎮街商會定期組織理想信念教育、紅色教育和政治理論學習等活動,增強政治功能,引領工作方向。德城區廣川街道商會通過座談會、培訓會等形式,組織會員及時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統一思想認識,堅定理想信念。齊河縣晏城街道商會圍繞當前經濟形勢、民營經濟政策等,邀請《創富之路》公開課走進商會,助力會員企業堅定發展信心,提升管理水平。平原縣恩城鎮商會邀請30多名省內外知名企業家、行業專家等走進會員企業調研指導,交流管理經驗,并先后推薦50多人參加上級部門政策、人才、安全、產業發展等方面的培訓班。
德州市工商聯把對鎮街商會的教育培訓納入全年工作重點,在平原縣召開全市商會建設推進會,觀摩鎮街商會現場,邀請省級工商聯相關負責人到會指導并培訓授課,做好示范帶動。加大表彰力度,在全市工商聯工作會議上評選出年度“十佳”鎮街商會,5家商會入選全國“四好”商會。齊河縣工商聯推薦的安頭鄉商會等3家商會入選全市“促進共同富裕”社會組織。
精準施策,破解中小企業發展難題
為強化糾紛調解,寧津縣杜集鎮商會借助“解憂小院”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累計接受企業咨詢70余次,提供法律服務50余次,有效化解企業間的矛盾糾紛。齊河縣晏城街道商會成立“商會調解工作室”,聯合會員單位楊宜廣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夏津縣銀城街道商會以“街道-社區-小區”三級“商量辦公室”為主體,成立9處“企業家協商工作室”,發現矛盾及時介入、及時調解。慶云鎮商會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聯合司法所舉辦“與法同行送法入企”講座,并調解多件民商事案件。
鎮街商會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占比大,資金需求明顯。德城區二屯鎮商會積極聯系駐地銀行召開金融政策解讀會,推薦信譽好、經營穩定的會員進入金融機構“白名單”。平原縣恩城鎮商會與銀行協調,由商會做中介、會員信用擔保,對小額貸款簡化手續、即申即辦,如會員出現資金周轉困難不能及時還款的,由商會協調資金先行墊付。這種以商會為依托、以會員誠信為基礎的貸款方式,滿足了小微企業靈活資金需求。據統計,目前已發放貸款5000多萬元。
鎮街商會的企業大多規模小、人才少,面對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承擔能力較弱。禹城市倫鎮商會了解到會員企業為高額研發費用“發愁”,集中外聘專家團隊,集成式開展產品設計研發,大大降低了單個企業的研發成本。
根據企業需要,商會整合會員企業的高級技工、工程師等資源開設“聯合技術培訓班”,提供技術工、數控員、操作員等培訓,滿足企業人才需求。德城區二屯鎮商會圍繞半導體加工工藝組織交流會,慶云縣尚堂鎮商會舉辦“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會,讓人才的難題在廠門口得到解決。
多維發力,激活產業新動能
鎮街商會圍繞轄區產業發展規劃,幫助會員企業發展壯大。
平原縣恩城鎮商會幫助企業對接高校院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漢德酒業與齊魯工業大學在生產工藝上合作、紅運集團與山東大學在管理軟件上合作、森力集團與清華大學在啤酒項目上合作等。目前,面粉加工、啤酒飲料、新能源汽車等會員企業都成為恩城鎮乃至平原縣的產業龍頭。
商會多年堅持舉辦“恩城初八鴿子會”,在全國形成一定影響力,目前已上升為縣委、縣政府主辦的重點經貿活動。
為推動招商引資,天衢新區宋官屯街道商會赴廣州對接考察,與廣州市企業聯合會、廣州市企業家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禹城市倫鎮商會抓住濟南數控設備工業園區拆遷轉型的契機,引進30余家數控機床企業入駐鄉鎮創業園。夏津縣銀城街道商會協助街道黨工委開展“走出去、請進來”活動29次,收集線索37條,開工項目數和到位資金分別列全縣第二和第一位。商會還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及時反映會員企業訴求、困難,協助惠企政策落地執行。
通過“商會+鄉村”方式,鎮街商會積極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助力鄉村振興。
齊河縣安頭鄉商會投資2.3億元建設“企巢產業園”,引領30家會員企業與村莊結對,依托后里仁村黨史教育基地打造“紅色+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5萬余人。禹城市倫鎮商會組織90余家會員企業與轄區內9個行政村簽署興村協議,先后投資600余萬元修建希望小屋3處,文體活動廣場6個,安置就業4300余人。陵城區電商商會發起成立鄉村振興雙創學院,開展農民職業技能、農業信息技術培訓9000余人次,培養農村電商人才400余名。寧津縣杜集鎮商會與3個村簽訂共建協議,建立“工友創業園”“返鄉創業園”兩大平臺,回引在外優秀鄉土人才89人,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00余人,吸收周邊村1100多人務工就業。
鎮街商會積極強化社會服務功能。禹城市倫鎮商會申請在園區設立行政審批分局,引進服務事項234項,讓企業就近辦理審批業務。齊河縣晏城街道商會推動會員單位加入社區“紅色合伙人”隊伍,積極參與社區治理。德城區廣川街道商會致力于慈善公益活動,在文明城市創建、愛心助學、尊老敬老、就業幫扶等方面貢獻力量。夏津縣銀城街道商會先后開展助困、助學、送溫暖等公益活動30余次。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