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01 09:30:07
原標題:山東:文物考古與時代同行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山東:文物考古與時代同行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文/圖
從6月中旬起,山東省泰安市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始迎來客流高峰。外地旅游團和本地已經考完試的中學生陸續來到遺址公園,有些游客除了參觀,還主動加入手工體驗環節。
據講解員介紹,公園內的大汶口遺址博物館是游客最喜歡的區域。博物館以“海岱曙光”為主題,從發現、探索、守護、仰望4個層面入手,借助圖文展示、場景復原、多媒體等手段,展示大汶口遺址的發掘成果和歷史價值,吸引了大批中小學生、黨員干部到這里開展研學旅行、主題黨日等活動。
聚焦考古宣傳,做好公眾考古
文物考古正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關注。作為文物大省,山東近年來注重發揮文物考古工作的文化傳承價值,通過富有創意的精品展覽、充滿趣味的體驗活動、常態化宣傳推廣策劃,提高了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讓大家更全面了解考古工作的重要意義。
橫貫齊魯大地的齊長城,是我國現存修建年代最早的長城。為了解決齊長城的年代和建筑特點等問題,進一步完善齊長城的防御體系,山東的考古工作人員選擇在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大街村南的齊長城廣里村北段進行發掘。發掘區位于齊長城源頭東部,陡嶺和珠珠山之間,西距齊長城最西端約800米,均為土筑長城。本次發現的早晚兩期長城,厘清了不同時期齊長城的構造特點和分布關系,為判斷長城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證據。特別是早期墻體(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和晚期墻體(戰國時期)的疊壓關系,為齊長城的分期與功能演變提供了重要實證。今年初,濟南市長清區齊長城遺址獲評2024年度山東省五大考古新發現。
以這些考古新發現為基礎,山東聚焦考古宣傳,推動考古研學基地建設,做好公眾考古,深化考古遺址價值闡釋;同時聚焦工程建設考古,深入推進文物分布區域類別劃分和區域文物影響評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為推動山東省考古遺址公園高質量發展,加強各考古遺址公園間的經驗交流與資源共享,進一步做好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管理運營,在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倡議下,山東省考古遺址公園聯盟近期成立。聯盟包括全省4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2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以及4家特邀單位,標志著山東省考古遺址公園從“單點突破”邁向“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副局長孫波介紹,未來,聯盟將以“保護文物、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為宗旨,通過定期舉辦學術研討、經驗交流、聯合展覽等活動,推動全省考古遺址公園在保護中發展、在利用中傳承,為建設文化強省貢獻力量。
山東省日照市堯王城遺址設立的模擬考古發掘區
加強城鄉建設中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
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擁有豐厚的文化遺產。為貫徹落實《國家文物局關于推進考古研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山東省文物局)經過組織遴選,于2024年底公布山東省十大考古研學打卡地。
臨沂市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是其中之一。該館位于臨沂市沂蒙路,在銀雀山漢墓原址上建設而成。銀雀山漢墓出土西漢時期竹簡7500余枚,包含《孫子兵法》《孫臏兵法》等典籍,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2022年入選山東省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目前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此外,山東還積極推進“先考古、后出讓”做法,加強城鄉建設中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工作,涌現出一批優秀案例。如位于濟南歷城區的元代濟南王張榮家族墓地,在2021年至2022年濟南市考古研究院配合城市基建考古工作中被發現、發掘,是全國迄今發現的級別最高、陵園附屬物最多、一次性出土文字資料最豐富的元代墓地,資料珍貴、意義重大。
發掘完成后,為長久有效地保護這一珍貴文化遺產,濟南市人民政府積極協調開發商調整兩棟商品樓和相關設施的建設方案,劃定原址保護區域進行原址保護,主要措施有壁畫保護、墓葬本體加固及回填保護、數字化復原、地上景觀建設等。
業內專家認為,張榮家族墓地的原址保護方案有效解決了地下大型壁畫墓科學保護的難題,成為執法部門和考古單位密切配合的典范,開創了山東商品房建設過程中改變規劃的先例,正確處理了文物保護和經濟建設、社會穩定的關系。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