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軍報
2025-07-03 09:05:07
原標題:走進中國鄉村“最美風景線”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走進中國鄉村“最美風景線”
來源:解放軍報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那拉提盤龍谷道沿線景色。梁洪斌攝山東省棗莊市臺兒莊區“魯風運河”古城文化廊道日月潭路段一景。李 青攝
寫在前面
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串起千村萬戶,連接起日新月異的城市和生機勃勃的鄉村。日益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讓“人享其行、物暢其流”成為現實,源源不斷為鄉村全面振興“供血”。
路通百業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就農村公路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好新一輪農村公路提升行動,開展農村公路及橋梁隧道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
日前,交通運輸部公布了2024年“十大最美農村路”,包括河北省滄州市大運河堤頂路等在內的10條農村公路入選。作為我國“四好農村路”建設的集中展示,“最美農村路”不僅是便捷村民出行的民生工程,更成為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讓我們踏上“最美農村路”,感悟新時代廣闊鄉村的“最美風景線”。
向路而行
連接城鄉的民生路
夏日清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新源縣那拉提草原,清風撲面而來,云霧在山間繚繞,初升的朝陽為草原披上一層金色。
全長26.2公里的那拉提盤龍谷道,宛如一條玉帶蜿蜒在草原與雪嶺云杉之間。正值盛夏,遠山層巒疊嶂,谷道與沿途美景渾然一體,美不勝收,吸引不少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慕名前來。
作為新疆首條生態樣板路,那拉提盤龍谷道不只串聯起沿途美景,更讓沿線牧民出行更舒心。
牧民瑪爾胡蘭·庫爾曼哈力一家自1998年起居住在那拉提鎮,見證著“泥巴路”變成了“景觀道”。“這條路修好后,不僅大家出行方便了,就連牛羊轉場,也可以直接用卡車運輸。”在瑪爾胡蘭心中,有了這條“綠海大道”,草原人家的日子也變了模樣。
對于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來說,這條“最美農村路”讓他們與山外世界的聯系愈發密切。
那拉提鎮喀拉奧依村村干部木合依提·吐得巴依,從小居住在盤龍谷道附近。“過去,我們騎馬去鎮里上學,由于往返時間長,只能借宿在鎮上的親戚家。有時遇到下雨天,要4個小時才能到學校?!蹦竞弦捞峄貞浀?。
盤龍谷道通車后,許多學生得以走出大山,考上大學?!昂臀乙黄痖L大的小伙伴,很多在大學畢業后找到滿意的工作,留在城里。不少牧民還開起農家樂,吃上‘旅游飯’?!蹦竞弦捞嵴f。
向路而行,改善民生。近年來,隨著我國農村公路建設不斷推進,許多地方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成為歷史,“出門硬化路、抬腳上客車”成為現實。
建好路后,更要管好、護好、運營好。
一早,家住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徑山鎮的村民陳昌銀,穿上志愿者紅馬甲,騎上電動車,趕往“最美農村路”漕雅線,開始一天的巡查。當地聘請漕雅線沿線村村民擔任民間路長,發揮熟悉地形的優勢,參與巡查路面工作。不少村莊還將愛路護路寫進村規民約,動員更多力量參與農村公路管理,真正讓農村公路用起來、美起來。
路,是出行的需要,更是發展的助力。縣道貫穿城鄉、鄉道往來交織、村道阡陌縱橫……一個日臻完善的農村公路網正在大江南北鋪展開來,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因路而興
農貨出山的產業路
三峽庫區腹地,漫山遍野的柑橘林郁郁蔥蔥。進入盛夏,青果已掛滿枝頭,一陣風拂過,果香撲面。
一大早,重慶市忠縣新立鎮的果農們便來到果園。他們搶抓膨果關鍵期,展開修剪控梢、病蟲害防治等作業。
“我們家兩代人都種柑橘,以前交通不便,結出的果子很難賣出去?,F在村里通了公路,柑橘成了我們致富的‘金果果’?!闭驹谧约业母涕賵@里,果農林舟材臉上滿是笑容。
忠縣位于“長江上中游柑橘優勢帶”核心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這里的柑橘口感細嫩、甘甜多汁。但因交通閉塞,果農們“豐產愁銷路、增產不增收”的困境持續多年。
此次入選2024年“十大最美農村路”的忠縣田園綜合體環線,正因此而建。2017年,忠縣“三峽橘鄉”田園綜合體項目正式啟動,不久后,作為子項目的交通環線動工。路通了,不僅讓特色農產品順利出山,還帶動當地橘園、荷塘建設,農產品加工、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等企業紛紛在此落戶。
放眼全國,一條條整潔平坦的柏油路在鄉野間縱橫交錯,一輛輛滿載農副產品的車輛往來穿梭,鄉村產業點燃發展引擎。
在位于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一家葡萄酒加工企業,新鮮的山葡萄正經過去梗、破果等工序進入發酵車間。不久后,一顆顆山葡萄將釀成高品質紅酒。
這些山葡萄,來自距企業不遠處的馬鞍山村。“釀造紅酒講究原料新鮮。我們前一天晚上通知農戶采摘山葡萄,第二天就可以送到廠里發酵、制酒?!痹撈髽I工作人員介紹。
依托便捷的村級道路,山葡萄可第一時間運往當地的酒廠。企業與馬鞍山村共同成立合作社,簽訂山葡萄長期收購合同,助力村民增收。
農村公路有效盤活了農村地區資源,為鄉村發展注入活力。隨著我國“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蜿蜒鄉間的農村公路實現“路興業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跑出“加速度”。
驅車行駛在陜西省富平縣美原鎮美楊路上,遠山如黛,眼前是詩意盎然的田園風光。
“這條美楊路不僅景美,更是美原鎮用心打造的產業路、致富路、幸福路,還被交通運輸部評為2023年‘十大最美農村路’。”當地一家粗布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張永寧說。
7年前,張永寧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回鄉創業,開辦粗布加工企業?!皟簳r外婆飛梭走線的身影,滿是家的溫度,更藏著老一輩的匠心??吹郊亦l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發展條件越來越好,我決定返鄉創業。”張永寧說。
幾年來,張永寧的企業為當地村民提供近百個就業崗位,先后帶動300多戶農戶參與粗布加工和銷售。
修通一條公路,發展一片產業,致富一方百姓。一條條“最美農村路”,成為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黃金之路,成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康莊大道。
沿路而美
文旅融合的生態路
這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縣的一條“最美農村路”,名叫章臘紅色旅游路。路全長5.33公里,車流如織,熙來攘往,透著濃濃的煙火氣。
川西盛夏,雪山與花?!巴颉?。章臘紅色旅游路一旁的章臘溝溪流清澈,潺潺穿村而過,傳統的藏式村落鑲嵌在綠意蔥蘢的青山之間。走進壤塘縣吾伊鄉章臘村,綠水、青山、古村相映成趣,游人漫步其間,詩意川西的畫卷緩緩鋪展,一派安逸、祥和。
這不僅是一條旅游公路,也是一條紅色之路。89年前,紅軍沿河而上,翻山越嶺抵達章臘溝,當晚在溝中村寨宿營。次日,紅軍請群眾當向導,繼續向中壤塘進發,行程百余里。作為紅軍長征走過的地方,如今這里建起紅色文化廣場,一座黨旗雕塑矗立在廣場中央,眾多游客來此追尋紅色足跡,聆聽革命故事。
以溪流為線、文化為珠,這條高原天路串聯起“初入壤塘”“紅軍道”“高原牧歌”“脫貧記憶”等9個特色文化景點,將紅色基因、綠色生態、高原觀光相融合,“交通線”化作“風景線”。
“路在山腰繞,車在林中穿”。暢通無阻的農村公路,讓更多“世外桃源”走出“深閨”,隨著鄉村游的火熱,成為熱門旅游地。
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鄉村旅游1號公路(黎平段)宛如一條綠色絲帶,串聯起皮林村、下香洞村、堂安村等沿途7個村莊,為當地旅游發展帶來新機遇。
夏日,灌溉后的梯田反射著晨光,吊腳樓在云霧中若隱若現,禾苗在山坡上伸展腰肢……堂安侗寨迎來一年中最美的季節。
堂安侗寨坐落在黎平縣海拔840米的群山中。層層疊疊的梯田環繞著200余棟青瓦吊腳樓,古瓢井旁村民仍遵循“三級用水”古訓(飲用、洗菜、洗衣),擁有700多年歷史的侗族農耕文明在這里鮮活延續。
堂安村過去道路不暢,游人進不來,村民守著美麗生態“金飯碗”卻沒飯吃。“鄉村旅游1號公路開通后,為村里帶來更多自駕游游客?!碧冒泊妩h支部書記嬴維銀介紹,憑借便利的交通,依托肇興侗寨的影響力,僅觀光車這一項目,將預計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50萬元左右。
“過去總愁留不住人,現在愁的是房間不夠用?!辟S銀指著山腰間新改造的民宿群感慨,堂安村以“差異化體驗”破局,開設了28家風格各異的民宿,為游客提供舒適的住宿體驗。此外,還有7家特色飲品店,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品嘗到地道的侗族美食和飲品。氣候宜人、自然風光優美的堂安侗寨,吸引了來自廣東、浙江、重慶、廣西等地的游客,年客流量達24萬余人次。
鄉路縱橫,串起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條條大道,助力書寫鄉村振興嶄新篇章。從“藏在深閨”到“門庭若市”,堂安村的蛻變是“最美農村路”賦能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沿著一條條承載著生態與人文之美的公路,更多鄉村闊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之路上。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