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2025-07-14 09:28:07
原標題: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
來源:經濟日報
海洋經濟是我國最具增長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領域之一。日前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就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系列部署,指出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推動海上風電規范有序建設,發展現代化遠洋捕撈,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動海運業高質量發展。
總量效益再上臺階
海洋漁業挺進深遠海,“藍色糧倉”唱響海洋牧歌;白色風車乘風逐電點亮萬家燈火;海洋生物醫藥產學研平臺加速崛起,“向海問藥”解鎖發展新密碼……近年來,我國海洋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海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0萬億元。
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25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2024年,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規模與效益指數為125.2,比上年增長2%。結構優化與升級指數為131.0,比上年增長1.8%。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2%,在海洋經濟中占比不斷提升。海洋制造業增加值3.2萬億元,占海洋生產總值比重超三成。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副主任李雙建表示,我國海洋經濟總量再上新臺階,發展效益恢復向好,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山東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林認為,海洋產業不斷提質升級,發展動能澎湃。從整體看,我國海洋傳統產業仍占主要比重,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電力、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規模仍有較大提升潛力,海洋可再生能源、深海高端儀器裝備與新材料、海洋電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空間需進一步擴展。
“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是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要做強海洋傳統優勢產業,培育優質海洋水產種質資源,推進海洋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做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優化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生態;做優現代海洋服務業,搭建多元化海洋金融服務體系。”楊林說。
凸顯優勢形成特色
連日來,一系列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在多地吹響。6月24日,《上海市海洋產業發展規劃(2025—2035)(征求意見稿)》對外發布,提出到2030年,海洋產業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基本形成“3+5+X”的世界級現代海洋產業體系。6月26日,廣東召開全省海洋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優化海洋生產力布局,大力發展灣區經濟,堅持港產城聯動,加快推動環珠江口“黃金內灣”聚勢騰飛,聚力建設世界級沿海經濟帶;堅持優舊育新、三產聯動,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此外,福建、江蘇、浙江、山東等地也聚焦海洋產業紛紛發布相關政策。一系列政策利好推動海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推動海洋產業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助力海洋經濟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大連海事大學航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欒維新認為,發揮海優勢,做好海文章,要在“特色化”上下功夫,各地應立足區位優勢、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開發潛力,明確發展的重點方向,形成特色鮮明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
陸海統籌協同發展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1.8萬多公里大陸海岸線和豐富的海岸帶資源。堅持陸海統籌是挖掘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的重要路徑。一方面,陸域經濟的探索與實踐為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技術條件與成功經驗;另一方面,廣闊腹地資源與海洋相互賦能,實現了陸地與海洋在能源、食物、信息、服務業等方面的互聯互通。
當前,多地加速探索海洋產業協同發展新模式,推動單一海洋產業向三產融合躍升。在山東,智能化生態海洋牧場綜合體平臺“耕海1號”將現代漁業養殖、海洋休閑文旅、科研科普教育等功能集于一體,串聯起一種全新的耕海牧漁方式;福建加快海洋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探索“海洋牧場+海上風電”等跨界融合模式,培育郵輪經濟、海洋衛星互聯網、“海上風電+儲能”等新業態。
欒維新表示,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是一個動態過程,每個階段面臨的主要任務和發展重點都在變化。以遠洋捕撈為例,產業規模做大之后要進一步提質,利用數智化技術在魚種識別、捕撈區域、海域監測等方面提升精細化程度,打通產業間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
“技術、人才、資金等要素的創新性配置是推動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睏盍终f,要科學管控海洋生態空間,精準劃分海域范圍,保障重大項目順利進行。此外,對海洋新興產業相關聯的重點項目可在土地、海岸線、海域等方面優先支持,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產品,為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方案。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