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2025-07-16 09:07:07
原標題: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原標題: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
來源:中國市場監管報
食品安全本質上是對風險的防控。本文以山東省食品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建設為例,探索構建風險問題收集研判機制、閉環處置機制、預防管控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等風險防控體系,推動食品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確保把精準防控風險壓實到“最小工作單元”。
風險防控存在的不足
風險問題發現方面。一是主動收集風險線索手段不足、精準度不夠。主動出擊收集風險線索的渠道較少,日常監管、執法辦案、輿情監測、投訴舉報等,本質上屬于事后問題線索,風險問題查擺存在滯后性。二是抽檢監測問題導向性有待加強。一方面,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受財政資金影響,食品抽檢進度不均衡;另一方面,監督抽檢往往偏向于大型商超、農貿市場等樣品集中的場所,對偏遠地區的小作坊、小餐飲店、食品攤點等覆蓋不足。三是分析研判深度不足。風險會商大多是市級以上監管部門等“圈內人員”出謀劃策,協會代表、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及基層監管人員參與少,進一步造成監管與產業發展之間的信息壁壘。此外,對數據的分析利用有待進一步加強,有些數據分析時效性不強或分析不夠全面,指導效果不佳。
風險問題處置方面。一是注重局部而忽視整體。有的處置措施屬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往往是局部“癥狀”得到緩解,而整體狀況沒有實質性轉變。二是注重淺表而忽視本質。雖然對一些風險問題的成因已經把握,也采取措施解決了“易爆點”,但形成風險問題的深層次矛盾未能解決,導致問題反復出現。以畜禽肉為例,在部分小規模餐飲店、農村集貿市場等經營場所,仍存在冷凍肉制品、熟食制品原料缺少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情況。三是注重過程而忽視結果。雖然排查的風險問題被納入臺賬,但對整治效果缺少客觀的評價標準;問題銷號后是否反彈,也缺少“回頭看”等跟蹤手段,沒有將相關風險問題納入后續檢查計劃、抽檢計劃。
風險問題防控方面。一是日常監管力度不夠。日常監管發現的問題多數集中在生產經營場所環境衛生、進貨查驗等方面,對深層次問題發現較少。二是部門聯動措施不力。有的工作涉及多部門、多環節,需要形成整體性、連續性、穩定性的舉措。三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有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風險管控機制,存在同質化、模板化問題。
應急處置方面。對網絡輿情的認識還不充分,在摸清輿情傳播規律、積極回應、主動引導等方面還存在不足。
風險防控對策建議
(一)建立風險收集研判機制。主動征集風險問題線索。充分利用“食安幫扶行動”,通過進企業、聯系行業協會等形式,主動收集風險問題;大力推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吹哨人”制度,明確“吹哨人”的信息舉報和接收渠道,鼓勵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內部人員主動舉報違法違規行為,推動解決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和風險隱患難發現等問題。
發揮抽檢的靶向性作用。合理安排抽檢種類和項目,突出問題導向,根據抽樣地區和業態適當調整檢驗項目和抽樣數量,提高對農村地區和“三小”行業的抽檢覆蓋率;提升數據歸集分析能力,以抽檢數據為基礎,融合日常監管、執法辦案、投訴舉報、輿情監測等數據,深入挖掘各類數據背后的潛在規律。
挖掘會商深度。監管部門應加強與企業的常態化聯系,特別是在風險防控措施的制訂上,充分聽取企業和行業協會意見,進一步消除監管部門和產業相關方的信息差,提升處置措施的專業性和有效性;創新風險會商方式,通過上下聯動、部門協同、片區協作等形式,在風險問題較為集中的地區開展會商,將會議開到地頭、車間,讓會商更接地氣。
(二)建立閉環處置機制。精準防控風險。針對群眾反映問題較為集中、抽檢不合格率較高、消費者投訴問題較多的重點食品和區域,實行“一品一策”“一域一策”,明確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采取專項整治、幫扶指導等措施,精準防控風險。
健全處置機制。科學劃分風險問題等級,明確3個月至1年的處置期限;對排查的風險,及時通報有關部門,對區域性問題進行預警;建立風險問題處置臺賬,定期調度風險處置情況,對已整改完成的風險,特別是問題突出的地區、企業等,采取暗訪檢查、飛行檢查、專項監督抽檢等形式進行“回頭看”;將研判發現的問題作為日常監管和抽檢重點,持續鞏固整改成果。
(三)建立預防管控機制。建立穿透式監管機制。以問題為導向,綜合運用各類監管工具和手段,貫穿食品產業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從上下游、不同環節追根溯源,對問題食品進行溯源查處,深挖原因,并制訂防范措施。
加強部門協作聯動。推動相關部門落實好季度聯席會議(風險會商)機制、信息共享機制、行刑銜接機制、不合格食用農產品信息通報和查處反饋機制等工作制度;扎實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追溯系統建設。
壓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推動各級黨委、政府每年將食品安全列入黨委常委會會議、政府常務會議議題,或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市縣兩級政府每年將一到兩項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民生實事項目;督促企業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配備與生產經營情況相適應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用好監督抽考這一重要抓手,倒逼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提升法規知識水平,有效落實“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常態化風險排查防控機制。
(四)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值班和信息報送。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食品安全應急值班體系,加強應急值班值守;完善信息報送制度,明確信息直報情形,要求各市和省食藥安辦成員單位在獲悉食品安全事故和重大輿情事件后,第一時間報告省食藥安辦。
妥善處置輿情事件。建立重大輿情事件應急處置協調聯絡機制,完善各類應急處置報告模板;探索建立突發事件典型案例庫,收集食品監管領域突發事件典型案例,通過案例分析和數據積累,逐步探索開展輿情規律和風險趨勢研究,形成規范化、可復制的輿情應對處置指南;統籌運用“三書一函”,及時進行提醒敦促、責令整改、責任約談、掛牌督辦,推動各項措施執行有力、高效落實。
□山東省市場監管局食品協調處 張志超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