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2025-07-25 17:36:07
原標題:"人才窗口"看煙臺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人才窗口"看煙臺
來源:大小新聞客戶端
人才是一扇窗口。透過這扇窗口,看得見一座城市的蓬勃朝氣、一方水土的未來潛力。
連日來,第十屆中國·煙臺海內外精英創業大賽復賽啟動,再度將人才這扇窗口打開:全球596個項目參賽,刷新歷屆紀錄;匯聚國家級人才4名、省級人才11名,博士達89人、71個項目負責人具有海外留學背景。
在城市人才爭奪戰進入深水區的當下,煙臺正以獨特的人才生態吸引著海內外英才。“人才窗口”看煙臺,嶄新風光撲面而來——
2024年,煙臺相繼斬獲中國北方地級市人才吸引力桂冠和“‘95后’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稱號;
近5年,30余萬青年人才跨越山海奔赴煙臺,其中博士超2200人、碩士近2.9萬人、本科生27萬人……
連日來,本報“示范引領調研行”采訪組走訪發現,煙臺深謀長策,一步一個腳印,把科教強市、人才興市戰略嵌入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基因,為煙臺走在全省前列注入了澎湃動力。
產業一線
廣植引才“梧桐樹”
人才引進主陣地、人才使用主戰場在哪里?答案是產業一線。通過構建產業導向的人才培育體系,煙臺走出了一條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產才融合的新路徑。
在煙臺渤聚通云計算有限公司的數字化展廳里,董事長宮文浩正向采訪組演示其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這位曾在微軟、SAP等跨國科技巨頭擔任高管的產業領軍者,2014年毅然選擇煙臺作為創業起點。
“來煙臺之前,我在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有過職業經歷,但最終選擇這里,是因為煙臺的制造業底子。”宮文浩快人快語。IT這行講究“技術落地”,而煙臺高端化工、裝備制造、海洋產業都是支柱型產業,這些領域的數字化需求特別真實,來此創業,宮文浩看到的是肥沃的產業土壤、廣闊的事業可能。
如今,渤聚通已成長為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示范企業,其服務的30多家試點企業中,既有萬華化學這樣的世界500強,也有蓬萊超硬復合材料等專精特新“小巨人”。宮文浩的故事生動詮釋了煙臺人才工作的核心邏輯——以產業需求為導向,讓人才在廣闊的產業沃土中實現價值。
支撐這一人才生態的,是煙臺精心布局的創新平臺體系。
走進煙臺新藥創制山東省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在操作價值數千萬元的高通量篩選系統。這個由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參與共建的省級實驗室,匯聚了由2名院士、10名國家杰出青年領銜組成的227人的科研團隊。“省實驗室為我們開放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中心等資源,使我能在一個月內組建起研發團隊。”課題組長韓海浩博士說,這種“小城市大平臺”的配置,讓煙臺在高端人才爭奪中具備了差異化競爭力。
這種“真刀真槍”的實踐舞臺,讓人才能夠快速實現技術能力的迭代升級。煙臺正在通過“產業鏈+人才鏈”雙鏈融合的創新模式,構建獨具特色的人才高地。第十屆中國·煙臺海內外精英創業大賽聚焦“9+N”產業和16條重點產業鏈,精準引進產業鏈補鏈、延鏈、強鏈的全球高層次人才。煙臺每年發布產業鏈人才需求目錄、“優聘計劃”,面向全球推出招募產業領軍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彰顯了煙臺招才引智的決心。“引進一批人才、發展一批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催生一個經濟增長點”的連鎖效應在煙臺已經顯現。這些鮮活案例共同印證著一個道理:當產業土壤足夠肥沃、產業一線有足夠多的“梧桐樹”時,“鳳凰”自會從四面八方飛來。
雨露滋養
破解“孔雀東南飛”
在綠葉制藥的會議室里,副總裁薛云麗翻開一本厚重的相冊,指尖停留在一張照片上——幾十位科研人員并肩站在植物園的終點線前,臉上寫滿征服挑戰的喜悅。那是在2018年團隊完成高難度口服緩控釋鎮痛藥米美欣研發后組織的迷你馬拉松賽上,攝影師拍下的珍貴瞬間。
“8年攻關,就像一場長跑。”薛云麗表示,這張照片背后,不僅記錄著一個本土研發團隊打破國外技術封鎖的奮斗史,更折射出煙臺這座城市對人才的“全程陪跑”式支持。這種支持不僅僅體現在政府提供的真金白銀的資助,還在于協調對接的高校和設備資源,同時還有安居落戶、住房保障、醫療保健、文化休閑等一系列“人才無憂”的配套支持。
正是這份潤物無聲的滋養,讓煙臺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開辟出一條獨特路徑。煙臺“引育留用”的生態系統,讓人才不僅獲得事業發展的沃土,更能找到拼搏進取的港灣。
這種對待人才的城市品格,正在煙臺各個領域開花結果。在裕龍石化項目,人力資源部部長金加兵展示了一組獨特數據:5458名員工中,外省人才安家落戶率達21%,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金加兵說:“我們測算過,從應聘補貼、人才公寓到配偶安置,煙臺提供的‘政策包’能降低人才安家成本40%。”這種細致入微的保障,讓“新煙臺人”得以輕裝上陣。
省實驗室返鄉博士韓海浩對此深有感觸:“實驗室不僅提供科研啟動資金,還通過‘煙臺優才卡’解決了孩子轉學問題。這種‘扶上馬再送一程’的做法,比單純高薪更有吸引力。”當然,煙臺不乏真金白銀和制度保障的“人才堤壩”,自2020年以來,先后三輪升級人才政策,累計發放人才補貼達到20億元。
為了破解“孔雀東南飛”難題,煙臺把精力更多用在人才培育上,結合產業發展需求,為人才干事創業搭建舞臺,讓人才伴隨著產業發展成長成才。
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系統布局產業發展所需的園區載體、創新平臺、產業基金、人才團隊、產業聯盟、品牌展會、公共服務平臺“七大資源要素”。近年來,煙臺先后建成了先進藥物遞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性能有機光學聚合物與先進制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微納制造創新中心、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新藥創制山東省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科創平臺,打造了諸多吸引人才的強磁場。
這些平臺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策源地,更成為人才成長的孵化器。以中集來福士為例,其建立的“管理+技術+專業+技能”四序列發展通道,培養出大批海洋工程領域專家,先后自主研發了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藍鯨1號”、新一代深遠海一體化大型風電安裝船等大國重器,支撐了我國首艘自主建造商業火箭發射船“東方航天港”輪等重大項目的實施。
可見,煙臺的“培育人才、反哺產業”效應已經顯現。采訪組看到這樣一組數字:全市自主培育國家級人才246人,省泰山系列人才479人。累計獲得國家、省科技獎407個,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4項。2024年入選國家級人才數量居全省第一,入選全省唯一的“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是全省唯一連續7年培育出齊魯大工匠的地市。目前,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分別達到2500家、15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64.31%,高出全省10個百分點。
在煙臺,人才引領帶動企業快速崛起的奇跡在不斷上演……
睿創微納于2009年在煙臺創業,2019年成為山東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如今已經成為國內非制冷紅外技術領軍企業;
美瑞新材于2009年在煙臺創業,2020年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如今已經成為國內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行業領軍企業;
德邦科技2008年引進國家級人才后,攻克高端電子封裝材料等多項“卡脖子”難題,2022年成功登陸科創板,如今已經成為國內電子化學材料行業的標桿企業……
青春與城
緣何在這里雙向奔赴?
城市與人才的雙向奔赴,是能夠讓事業激勵人才,讓人才成就事業。近年來,煙臺引導各類人才面向改革發展主戰場建功立業,促進人才發展與城市發展的深度融合、互促共進。
在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現場,29歲的工藝工程師王鈉正在調試國內最大的150萬噸芳烴聯合裝置。這位北京化工大學碩士畢業的年輕人,曾收到多個一線城市的offer(錄用通知),最終卻選擇了煙臺。“在這里,我能直接參與千億級項目的核心技術攻關,這是許多同齡人難以企及的機會。”這種機遇,正是煙臺吸引年輕一代的核心密碼——在煙臺,“青年友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煙臺與青年人才,是一場夢想與成就的雙向奔赴。
漫步在裕龍石化園區,隨處可見青春洋溢的面孔。這個擁有5458名員工的“人才高地”,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超過一半,平均年齡僅32歲,比行業標準年輕近10歲。這些數字背后,是煙臺為年輕人量身打造的事業舞臺。與傳統產業城市不同,煙臺選擇了一條“以大項目培育新人才”的獨特路徑——通過裕龍島煉化、東方航天港等國家級項目,讓年輕人直接參與最前沿的技術攻關。“在北京的師兄羨慕我能操作百萬噸級裝置,這在其他企業可能要熬十年。”王鈉的話語中透著自豪。正是這種“高起點、快成長”的職業通道,讓煙臺成為青年才俊的優先選擇。
煙臺的吸引力遠不止事業機遇。傍晚時分的濱海步道上,剛下班的年輕工程師們三三兩兩結伴慢跑,海風輕拂過他們掛著工牌的身影。“月薪1.2萬,人才公寓免費入住,步行到海邊15分鐘。”25歲的數據分析師張婷在社交媒體曬出的“煙臺生活賬本”,收獲了無數同齡人的艷羨。
煙臺的房價收入比、人才公寓免租金政策、完善的醫療教育資源,讓年輕人第一次感受到“體面生活”并非遙不可及。這種事業與生活的平衡之道,恰是當代青年最珍視的城市品質。正如煙臺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所言:“我們要讓年輕人相信,在煙臺奮斗,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腳踏實地。”
夜幕降臨,濱海廣場的燈光漸次亮起。結束一天工作的年輕人聚集在這里,有的討論技術難題,有的規劃周末騎行,還有的只是靜靜欣賞海上升起的明月。
這樣的場景,或許就是城市與人才關系的最佳注解——青春不必是“生存”與“生活”的艱難取舍,而是兼具活力與溫情的土地與人才的互相成就。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煙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782.83億元,增長6.1%;今年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9%,增速居全國27個萬億級城市首位,人才優勢,正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煙臺發展的強勁動能。
YMG全媒體記者 夏丹 楊春娜 張孫小娛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