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日訊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山東省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韌性城市的實施意見》。
智慧社區建設是打造韌性城市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群眾關注的重點領域。記者從發布會現場了解到,近年來,著眼于打通基層治理和便民惠民“最后一公里”,省大數據局充分發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牽頭作用,聯合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制定智慧社區建設省級地方標準。截至今年上半年,省級累計對下轉移支付智慧社區建設獎補資金超1億元,全省建成智慧社區超過4000個,打造標桿型智慧社區57個。
發布會提到,持續優化社區公共服務供給,推動醫療、就業、養老、救助、托育等高頻服務事項網上辦理。聚力打造“家門口”的數字惠民服務生活圈,以數字化手段有效整合社區周邊生活服務資源,推動社區購物、文化活動、交通出行、休閑娛樂等生活場景數字化轉型,探索推動社區無人物流配送、無人機巡查等數字化創新應用場景,著力打造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強化人工智能、物聯網、智能終端等在社區治理中的融合應用,推動高空拋物智能監控、智慧電梯、智慧井蓋等智能化基礎設施的深度覆蓋,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能力。加快推動“一表通”在社區層面的部署應用,實現數據填報從“找基層要”向“在平臺取”轉變,切實為基層信息填報和報表報送賦能減負。
總結推廣智慧社區長效運營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形成多元化的資金投入和長效運營機制。堅持“智慧不智慧,居民說了算”,把社區居民的滿意度作為智慧社區建設的“第一標準”,常態化開展智慧社區“診脈體檢、問效問計”活動,充分聽取意見建議,接受居民監督,及時回應居民訴求,建立智慧社區問題發現解決機制,實現“開展建設—日常監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完整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