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泰安日報
2025-08-04 10:16:08
原標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里的“泰安印記”
來源:泰安日報
原標題: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里的“泰安印記”
來源:泰安日報
□特派記者 張宏強 蔣永琳 劉小東
8月1日,江蘇揚州,千年京杭大運河正緩緩匯入長江,坐落此處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成為游客探尋運河文明的熱門打卡地。泰安東平作為歷史上的運河重鎮,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中占有一席之地。
踏入“大運河——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常設展廳,在多幅運河地理示意圖上,“泰安”“東平”“東平湖”“戴村壩”“堽城壩”等標識清晰可見,見證著泰安、東平與京杭大運河超越時空的深厚羈絆。
泰安東平與京杭大運河結緣,始于會通河的開通。元代開鑿會通河,自東平州接濟州河連通南北,東平作為沿運城市迅速崛起。展板生動還原了郭守敬勘察規劃、宋禮重開治理的故事。展板還特別提到,正是會通河的開通,讓大運河實現“南北直行”,航程縮短千余里,而戴村壩與堽城壩的“接力”,更是破解了山東段“水源不足”的難題。
位于東平縣境內的戴村壩,持續為大運河海拔最高的段落輸送了充足的水源,保證了大運河500年的漕運暢通,被譽為“運河之心”。縱觀整個博物館展出內容,“戴村壩”是泰安篇章的最高頻詞。裸眼3D5G大運河展區,循環播放著“泰安戴村壩”的風景視頻;“申遺之路再續華章”展區,第一幅圖片便是《汶河戴村壩》。更引人注目的是在“天工慧光”展區,有一塊“戴村壩主石壩”的單獨展板,既有詳細文字介紹,也有平面示意圖。展板評價戴村壩“規模宏大,設計巧妙,‘三位一體’的獨特設計展現了水壩工程規劃設計的巧妙構思”。游客紛紛駐足觀看,直觀感受這座東平水利工程“既供水又防洪”、維系運河水運命脈的重要作用。
跨越山水千里,運河文脈相連。揚州的展廳里,泰安、東平的名字與運河的波光交織,訴說著一座城、一條河與千里之外的不解之緣,也讓這段深埋在歷史長河中的“泰安記憶”愈發鮮活。
悠悠古運河,通航數千載。揚州是南北漕運的樞紐和運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素有“運河明珠”之稱。而這座“運河百科全書”式的專題博物館,展出自春秋至當代反映運河主題的各類文物展品1萬多件(套),訴說著運河的興衰變遷。游客不妨來這里沉浸式感受運河文化,同時尋找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里的“泰安印記”。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