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2日訊 九曲黃河奔涌秦東大地,一場深嵌智造浪潮、飽含綠色基因的產業嬗變,正煥發澎湃生機。從乳品工廠里穿梭的銀色管道,到印刷車間中躍動的精密機械,再到3D打印基地內無聲“生長”的未來構件,創新與責任正深度重構著這片沃土的經濟肌理。
8月8日,“大河奔涌萬象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采訪團來到渭南高新區,解碼一條條從傳統中蝶變、在科技里躍升的產業鏈條,感受這座關中名城如何以“守正創新”為筆,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藍圖上,擘畫出硬核科技賦能、綠色低碳轉型的嶄新圖景。
鏈路貫通 華山牧乳業開創綠色牧場與智能工廠的“鮮速度”
走進位于中墾華山牧乳業有限公司的生產工廠,銀色管道縱橫交錯,數百個傳感器密布管道壁,數字化均質機飛速運轉,殺菌后的牛奶通過密閉管道精準流向灌裝線,這幕充滿科幻感的智能制造圖景,讓采訪團的記者們眼前一亮。
華山牧乳業成立于2015年8月,隸屬于中墾牧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產業鏈的乳制品加工企業。來到包裝車間,機械臂的電子眼精準識別包裝規格,上箱、裝箱、碼垛動作行云流水。激光在包裝盒上刻下溯源碼,如同為每瓶牛奶頒發“綠色身份證”,這正是華山牧踐行“從牧場到餐桌”綠色承諾的生動寫照。
這份承諾始于60公里外的華山牧場。在這片938畝的優質牧場中,9000余頭佩戴電子耳標的荷斯坦奶牛自在生活,它們的呼吸頻率、運動步數實時匯入中央控制室大屏。“牧場運用全智能飼養系統和無人擠奶系統,生鮮乳生產儲運全程可實現數字化管控。”研學培訓師王姿嬌介紹,這里不僅是全國首批休閑觀光牧場和農墾標桿牧場,更通過清潔能源、糞污管理、飼料改良的方式,實現原奶碳排放強度有效降低。
新鮮原奶通過冷鏈專車疾馳抵達工廠,開啟智能化蛻變之旅。預處理車間里,牛奶在密閉管道中完成均質、殺菌,全程隔絕空氣接觸。“從擠奶到配送,24小時內即可抵達陜西家庭的餐桌。”王姿嬌說。這份“鮮速度”背后是貫穿全產業鏈的綠色基因。作為全國第二家通過巴氏奶及UHT奶“中國優質乳工程”雙驗收的國有乳企,華山牧構建了乳制品良好生產規范、食品安全管理等9大體系 ,形成了“種、養、加、銷、儲、運、旅”等一體化的乳業全產業鏈,實現了消費者喝好奶、加工者重品質、養殖者產好奶的有機銜接。
華山牧業的綠色產業實踐,是渭南工業轉型升級的縮影。當前,渭南已培育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24家,正加速構建黃河中游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示范區。當牧場的智能設備與智能工廠的機械臂協同作業,數字化管理讓綠色牧場與智能工廠緊密相連,從牧草到鮮奶的綠色鏈條正在不斷延伸。科技賦能傳統產業,責任重塑生產流程,“渭南智造”正以綠色創新煥發新的生命力。
聚鏈成勢 從3D打印到“渭南增材制造+”的全國性樣本
從2013年全國首家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啟動建設,到2024年秦創原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聚集區揚帆起航,渭南用11年時間,在增材制造賽道完成了一場矚目的蛻變。
走進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采訪團在陜西非凡士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駐足。展臺上,精密的航天器零件、個性化醫療植入體模型,無不透著科技質感。一旁,工業級3D打印機正在工作,激光束精準舞動,耗材在高溫下層層熔融堆積。這無聲的“生長”過程,正是增材制造顛覆傳統“減材”加工模式的核心魅力所在。“傳統切削工藝耗時耗材,我們則能一次成型,效率顯著提升。”非凡士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家2017年成立的企業,依托渭南3D打印產業的沃土,已構建起集研發、銷售、服務為一體的3D打印數字化綜合解決方案體系。
如今,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已聚集產業鏈相關企業70余家,構建起覆蓋設備、材料、器件、應用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其應用已遍及航空航天、醫療、汽車、電子、能源、船舶等眾多行業,“增材制造+”全鏈條產業基礎初具規模。這一獨特的“渭南增材制造+”產業培育模式,更被國家工信部寫入《國家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成為區域產業創新發展的全國性樣本。
在基地另一家企業渭南領智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一臺智能面部掃描儀吸引了采訪團的濃厚興趣。記者坐上體驗椅,一束柔和的白光無聲掃過面部。僅需1.25毫秒,電腦屏幕上便清晰呈現出細膩逼真的三維面部模型,連細微表情紋路都纖毫畢現,精度高達0.1至0.2毫米。
“憑借對三維光學測量技術的深厚積累,我們公司產品的應用領域已從服裝定制、虛擬試衣、醫療整形等延伸至工業檢測、材料研究等尖端領域,系列技術與產品序列均擁有完全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公司負責人表示。以開放生態滋養硬核科技,方能將單點突破鍛造成引領浪潮的持久動能。展廳里無聲“生長”的金屬構件,毫秒間捕捉面容的智能白光——這些都是渭南3D打印產業鏈上躍動的脈搏,共同為“渭南制造”的未來擘畫嶄新圖景。如今,渭南3D打印產業培育基地已從孤勇拓荒邁向聚鏈成勢,開啟了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的深度交融。一部融合技術突破、資源聚合與生態共建的產業“進化論”,正在秦東大地蓬勃書寫。
華麗逆襲 “陜西北人”領跑印刷制造的技術革新
走進陜西北人印刷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寬敞明亮的制造工廠,數控機床在工人精準操控下奏響現代工業“交響曲”。展廳內,一臺臺組裝完畢的印刷機靜臥待發,仿佛訴說著中國智造的崛起征程。小到食品包裝的精致圖案,大到汽車玻璃的精密涂層,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斑斕世界,背后都律動著印刷機的運轉節拍。陜西北人的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的陜西印刷機器廠。彼時,中高端凹版印刷機制造技術被歐美巨頭牢牢掌握,進口設備主導國內市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技術革新與轉型蛻變,如今的陜西北人已崛起為我國凹版印刷機械制造領域的領軍者,成為中國制造在技術攻堅戰中實現華麗逆襲的生動寫照。
“這臺‘至睿4.0’智能高速凹版印刷機,速度可達450米/分鐘。”公司黨委副書記習大潤指著一臺設計精密的設備向采訪團介紹,“它的套印精度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內,相當于頭發絲的直徑,印刷色數高達10色,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日化等各類包裝印刷。”他接著指向一旁的設備:“這臺干法復合機可實現高品質復合,在食品藥品包裝領域廣受認可。還有我們的CL系列精密涂布機,能實現高精度涂布,已在新能源、光學膜等領域大顯身手。”說起自家產品,習大潤如數家珍。“當前超市里超過7成的中高端食品、日化包裝印刷,都經由我們的設備完成。”習大潤自豪地說,“我們不只希望做印刷設備的制造者,更致力于成為多彩生活的建設者。”
國際業務部的世界地圖上,30多個國家的標記星羅棋布。從泰國的食品廠到墨西哥的印刷車間,3000余臺陜西北人設備正在全球高效運轉。從昔日的追趕者到如今的行業領跑者,陜西北人用500多種產品、80%國內市場占有率、10余項國家行業標準的成績單,書寫著中國制造的逆襲傳奇。
“這次‘大河奔涌萬象新’主題宣傳活動已接近尾聲,一路走下來,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這片黃河岸邊的土地,既珍視歷史的厚度,更擁抱創新的溫度,守得住文脈與生態的‘本’,又抓得住產業與科技的‘新’,這種守正創新的活力,我覺得就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最鮮活的注腳。”采訪團成員央廣網記者蘇睿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