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5-06-03 08:57:06
原標題:山東東營蝶變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山東東營蝶變記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夏意漸濃,山東省東營市廣利河畔,垂柳輕拂,綠意盎然,紅色靜音抽油機矗立在這一片蔥翠之間。十幾名騎行愛好者在城市綠道上沐浴陽光、騎行賞花,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東營不斷推進綠色轉型,曾經的“油城”成為今天的“綠城”。
“油城”上演新“井”象
廣利河畔,石油工人張臣手持智能巡檢儀,穿行在抽油機之間,腳步輕快?!斑^去巡檢20口井,連走帶騎車起碼大半天?,F在有了‘井工廠’模式,半小時就能完成整個井組檢查”。
這位有著近40年工齡的“老石油”輕點屏幕,油井運行數據實時顯現。智慧開采系統,正書寫著傳統能源城市綠色轉型的新篇章。
作為中國重要的能源基地,東營地下蘊藏著億噸級石油儲量,地上曾密布著近萬臺傳統抽油機。城市里隨處可見的抽油機是油城東營的標志景觀,這些被稱為“磕頭機”的采油設備,既是工業文明的見證者,也是土地碎片化、噪音擾民等難題的“源頭”。
近年來,油地雙方在保障油田產能的基礎上,優化利用低效閑置土地,推動油田生產用地由“小而散”向“大且集中”發展,實現經營管理效能提升,推動“井工廠”落地生效。
勝利油田營二管理區,標準化井場宛如精密運行的“地下能源調度站”。地面之下,精密鉆頭穿透多層油藏,蛛網般的輸油管道將原油源源不斷匯向集輸站。
地面之上,半個足球場大小的空間內,整潔有序,20口靜音抽油機舒展鋼鐵臂膀,在智能系統指揮下奏響高效生產的旋律,通過植入的傳感芯片,壓力、流量、溫度等數據實時回傳“云端大腦”,使管網效率有效提升。
“過去打一口井要協調三四處零散地塊,現在‘組團開發’效率提升50%以上?!睜I二管理區地質副經理邱永堅介紹,“通過定向鉆井技術,不同深度的油藏被智慧‘打撈’,就像在千米地下編織的能源網絡?!?/p>
這份“向立體要空間、向科技要效益”的轉型答卷帶來喜人變化:最小井間距僅2.7米,單井占地從2.9畝壓縮至2.2畝,土地利用率提升40%;“井工廠”模式攻關應用泥漿不落地等技術,做到“油不落地、氣不上天、水不外排、噪聲不超標”,全年實現減少碳排放2400余噸。
“精打細算”盤活“土地棋局”
傳統油田開發模式不僅分散占用大量土地,抽油機轟鳴聲更讓油城陷入“要產能還是要民生”的兩難抉擇。
如今,轉型不僅在空間維度展開,更在聲學領域實現突破。勝利油田營二管理區南側不足200米就是東營區文匯街道勝安小區。月光下,居民陳曼妮望著靜音抽油機有序運轉的剪影笑著說:“不敢想象,這些‘鐵鄰居’的動靜還沒有樹上的知了叫聲大!”僅30分貝的機器運轉聲消散在夏風里,成為油田與城市共生的和諧注腳。
油地雙方創新搭建互信互諒、互助互利平臺,對油田片區展開“CT掃描式”診斷,將6787畝低效土地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量力而行、分期規劃、有序實施”原則,優選存量土地用于光伏、地熱、余熱、風能、氫能等項目建設,讓“發展焦慮”化為“轉型底氣”。
東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東營分局黨組書記、局長楊成武的工作筆記里,記錄著轉型的“三本賬”——土地集約賬,近3年盤活低效用地近千畝,相當于再造14個標準足球場;生態修復賬,摸清近萬畝的廢棄油井、閑置工礦大院等,建設便民停車場、各類公園、公益場館等便民惠民場所,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2%;經濟效益賬,借助高新鉆井工藝、優化地面工藝等,節省征地投資2.5億元。
這種精打細算的“智慧”,在廣利河生態修復工程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油地協同調規,5處“井工廠”計劃用地僅107畝,實現部署井位130口,盤活儲量1.07億噸。如今,健身愛好者穿行在沿河步道,紅色的井組倒映河面,油田生產的脈搏與城市生活的節拍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構成了“井景相融”的詩意畫面。
無獨有偶,在東營原油庫遷建工程中,油地通過“一張圖”,多次開展選址論證,最終確定新庫站址,因地制宜調整現場布局和功能分區設置,整個罐區庫容68萬噸,較之前增加31%,占地從916畝下降至504畝,節約用地412畝,實現了“零異味”“零泄漏”“零固廢”“零排放”的綠色智能原油庫目標。
推窗見綠,百米入園
晨霧裹挾著草木清香,65歲的勝利油田退休職工呂蘭香在鉆井公園漫步。塑膠跑道旁,白發老友們正跟著音樂打太極;兒童游樂區傳來孩童銀鈴般的笑聲,滑梯上快樂的身影像彩色蝴蝶;不遠處籃球場,年輕人的吶喊與籃球撞擊聲交織成活力樂章。
“誰能想到,這兒以前是堆著廢鐵的爛泥塘?!眳翁m香站在新栽的海棠樹旁感慨。作為勝利油田發源地,曾經的辛店街道遍布低效工礦用地,油污滿地的老廠房與雜草叢生的空地隨處可見,如今處處是驚喜——民生公園的好人長廊爬滿花朵,供應公園的健身器械旁總有人鍛煉,連街邊轉角都藏著綠意盈盈的口袋花園。
“近3年,我們實施了28處廠礦大院搬遷,拆除建筑11.5萬平方米,騰退建設用地約1100畝?!睏畛晌浣榻B。針對市民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差異化需求,東營市東營區還融入城市書房、國醫堂、商超餐飲、健身娛樂等特色功能區塊,增設兒童活動、市民健身、林蔭休閑等場地和空間,讓社區既美觀又實用。
在廣利河森林濕地公園,生態與工業的共融交響曲更為動人。夏日里,藍天、綠地和日夜不息的“磕頭機”相映成趣,大批市民在此郊游、健身。綠意繁盛處,油罐車靜悄悄地駛進駛出,264口油水井正進行“靜默開采”,蘑菇形的注水站、色彩紛呈的抽油機、光伏發電板……隨處可見“油田”與“公園”兩種風格巧妙融合的奇思妙想,這里既是年產10萬多噸的勝利油田現河采油廠六戶采油管理區,也是游客流量突破50萬人次的油城公園。
厚植生態本底,描繪公園城市美好生活圖景,東營秉持“三季有花、四季常綠”的生態理念,著重布局建設濕地公園、綜合公園、專類公園和口袋游園,打造了園景相繞、林路相襯的城市格局,擁有耿井濕地、森林樂園、體育公園、泮水公園等各類公園180余處,總面積約1760萬平方米,繪就“推窗見綠,百米入園”的民生畫卷。
從高空俯瞰,東營市東營區的景色如同一幅畫卷:一半蔥綠如茵,一半城市輪廓清晰可見。214公里生態綠道如同綠色動脈,將城市公園與郊野生態串聯成鏈,慢跑、休閑、徒步、騎行……這些“會呼吸”的綠道,不僅編織出“園景相繞、林路相襯”的城市肌理,更將綠意沁入街巷阡陌,成為市民轉角即遇的“微幸?!?。
逐“綠”而生,向“綠”而行,隨著一項項綠化措施的實施,東營這座油城的環境越來越好,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開窗見綠、出門見景已然成為生活標配。
山東東營,在全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正以“生態即民生”的實踐,書寫著工業城市綠色轉型的時代答卷。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