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報
2025-06-05 08:58:06
原標題:“四位一體”筑牢校園安全新屏障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四位一體”筑牢校園安全新屏障
來源:中國教育報
清晨七點,山東省昌樂第一中學(以下簡稱“昌樂一中”)的校門外,電動升降柱緩緩升起,“全副武裝”的保安人員站在門崗,目光警覺地觀察著周邊環境。校門內,值班校長正帶領一隊教師巡查校園各個角落,而在教學樓的各個樓層,學生安全員已經開始了晨檢工作。這一切,構成了一幅井然有序的校園安全圖景。
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昌樂一中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創造性地構建起“人防+物防+技防+聯防”的“四位一體”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形成了從傳統被動防控向主動安全治理的模式轉變,探索出了一條可借鑒、可復制的校園安全工作新路徑。
從“線”到“網”:構筑全方位“人防”安全生態
學校將“人防”作為校園安全管理的核心,推動“人防”從傳統的單線管理向立體化、網格化轉型。昌樂一中創新構建“四線聯動”管理模式,形成校級值日督查、年級精細管理、班級全員育人、學生自主管理的多層級安全網絡,實現“人防”從點線式到網格化轉變。
在校級值日督查和年級精細管理方面,校領導帶班,秉持“學生所至,安全必至”的理念,全天候巡視校園。班主任值夜、宿舍問詢、保安巡邏等制度構建起全天候、無縫隙的安全守護鏈。正如校長陳子友所言:“安全的核心在‘防’,更在‘預防’,要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讓學生、教師、家長、社會形成合力,織密織牢校園安全網。”
在班級全員育人方面,昌樂一中尤為重視學生主體作用,設立了“學生安全觀察員”制度,隊伍涵蓋安全員、心理委員、宿舍信息員等角色,實現了“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同伴互助式預警體系。學校打造“人人都是安全員”的理念。每名學生都主動承擔發現隱患、主動報告的責任。“在校園里,學生的眼睛是靈敏的雷達。”陳子友指出,“比起教師,學生更了解彼此,能捕捉到那些隱性細節。學校通過定期信息采集、安全員會商等機制,將這些細微線索轉化為有效預警,實現問題早識別、早干預、早化解。同時,強調明崗暗哨相結合,明崗是宿舍長、班干部,暗哨則是教師遴選出的責任感強的學生,一有情況,及時上報。”“這不僅是制度建設,更是文化培育。”學校教育處主任張玉德介紹。
近年來,昌樂一中推行了學生自主管理制度。這項制度在彌合師生之間的隔閡、解決一些原本可能被忽視的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安全員和心理咨詢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重要建議,解決從沖突到情緒困擾等各種問題。”張玉德表示。學生自主管理制度賦予了學生對同伴安全負責的權力的同時,還營造了一個更包容的環境,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
在第30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中,學校特別推出“心晴學院”主題活動,組織“畫笑臉”等互動環節,幫助學生釋放情緒,傳遞積極能量。陳子友表示:“心理健康問題是校園安全中較難防范的一環,學校正在不斷探索AI輔助篩查心理健康問題、微壓氧艙療愈等,不斷加強預警機制建設。”
此外,學校還創新性地將“翰苑有約”工作機制融入安全管理體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提出安全隱患、表達心理困擾的開放平臺。“高效溝通、真誠交流、依法依規、迅速落實”的“翰苑有約”工作機制,為實施校園安全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每當學生到“翰苑有約”反映問題,校領導與心理導師都會及時予以回應,并確保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真正做到了“全時段值守、全方位傾聽、全過程落實”的閉環管理。
“‘人防’,是‘四位一體’的核心,是連接‘物防’‘技防’‘聯防’的關鍵紐帶。”陳子友表示,“唯有學生、教師走近彼此,校園才會更有溫度、更有生命力。”
筑牢護盾:形成從外到內的“物防”屏障
陽春三月,陽光灑落在校園的操場上,一輛醒目的紅色消防車緩緩駛入,瞬間引來了學生好奇的目光。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活動之“烈焰學院”環節正式拉開帷幕。消防員們身著筆挺的制服,熟練地從車上卸下各種專業裝備。在學生“這是什么”“那個能做什么用”的問題聲中,消防員們耐心地擺放著裝備:閃著寒光的液壓剪擴器、精密的有毒氣體檢測儀、神秘的熱成像儀、沉重的消防滅火防護服……
“同學們,這是我們消防救援的‘生命之剪’。”一名消防員一邊舉起液壓剪擴器,一邊介紹,“它能輕松剪斷鋼筋,在廢墟中為被困人員開辟生命通道。”這名消防員介紹結束后示范性地剪斷了一根金屬棒,清脆的斷裂聲使學生驚嘆。操場的另一角,一名消防員正演示著如何正確使用滅火器。“同學們請記住,滅火器使用的口訣是‘提、拔、握、壓’。”消防員一邊講解一邊示范,“掌握這個技能可能就可以挽救一個家庭。”在介紹結束后,幾名學生在消防員的指導下親自體驗了滅火的過程。
此外,學校還組織了火災逃生演練。學校使用煙霧機模擬火災發生的場景,教室內煙霧彌漫,學生彎腰、捂住口鼻,有序地沿著墻壁摸索前進。“在濃煙中,能見度幾乎為零,”引導的消防員語氣嚴肅,“要保持冷靜、記住逃生路線。”在消防員的強調下,學生也更加認真地對待此次演練。“只有體驗過,才能真正理解。”一名參與火災逃生演練的教師表示。看著學生專注地聆聽每一個消防知識點,親手操作每一件救援設備,她知道,這些經歷將深刻地烙印在學生的心中。
“物防”是校園安全的基礎保障。學校在校園物理防護設施建設上高標準、高投入,構建了從外到內的立體安全屏障。在消防安全方面,學校配置各類滅火器材1000余具,有專人定期檢查滅火設備使用情況,對餐廳后廚等明火部位加強檢查,配齊滅火毯、漏電保護器等設施。學校通過消防設施的科學配置和日常演練,確保火情一旦發生,能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控制。在校門安保方面,學校設置拒馬、石墩、電動升降柱等防撞設施,能阻擋6500kg的車輛以大于65km/h時速的沖撞。保安人員配備鋼叉警具、防暴頭盔、防刺背心等專業安保器材。在高空安全方面,學校在三樓及以上教室、宿舍的窗戶設置限位器,在初中教學樓、實驗樓安裝隱形防護網、防墜網,杜絕了墜樓風險。
科技賦能:織就智慧校園的“技防”網絡
“技防”是以現代科技手段預防和控制安全風險。昌樂一中通過智慧安防系統全面升級,將科技力量融入校園安全管理。“通過監控系統,能夠實時掌握校園各個角落的情況。”校長助理劉新來介紹。學校擁有1294個監控探頭,形成全域監控網絡,并引進智慧校園管理系統,實現校園進出刷臉放行、宿舍歸寢統計、線上請假準假等功能。
學校在教室、宿舍每層樓以及公共洗手間門口等均配備一鍵報警系統。報警按鈕一旦被按下,學校14位安全管理關鍵崗位的領導就能立即收到報警電話和短信,并收到警報觸發的位置。2025年2月18日凌晨2點35分,初中宿舍樓三樓東側的一鍵報警系統被觸發,接警的年級校長立即聯系教師前去查看,發現是一名學生因急性腹痛按下了報警按鈕。教師立即聯系校醫,并在校醫建議下撥打120急救電話,學生在教師的陪同下前往醫院,被診斷為急性闌尾炎。從一鍵報警系統被觸發,到教師找到這名學生,僅用時2分鐘,截至學生被安全送到醫院,總用時不超過30分鐘。“這樣的技防措施體現了學校對學生健康和安全的高度重視。”劉新來表示。
此外,學校還在教學樓、宿舍樓安裝了紅外線防墜報警系統,校門安裝人臉識別安全預警攝像機、校園安防預警攝像頭,通過大數據分析識別潛在安全隱患,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實現了安全管理從傳統“事后處理”向“事前預警”的轉變。
多方聯動:建立校家社協同的“聯防”機制
校家社“聯防”是校園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昌樂一中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多方合作的安全管理網絡。學校組建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家長課程,組織家長志愿者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學校安全工作。假期向家長發放安全告知書,通過電話、微信群等與學生和家長保持聯系,做好安全教育和提醒。這種校家協同的安全教育模式,實現了安全教育的“無縫銜接”,將安全意識的培養從校園延伸至家庭,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教育網絡。
在專業力量支持方面,學校邀請消防大隊、派出所民警開展培訓,指導應急演練;聘請法院、檢察院、派出所相關領導擔任法治副校長,提供法治教育、安全管理支持等服務。上下學時段,交警、特警到校協助指揮交通,加強護學崗力量。這種專業力量的深度介入,為校園安全提供了專業的技術和經驗支持。通過整合各方社會資源,構建了開放協同的校園安全共同體,實現了安全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充分利用。
近年來,“四位一體”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取得顯著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每次參加學校的安全工作會議,看到學校把各項安全細節都考慮得十分周全,我們感到無比安心。”家委會主任趙彬表示,他的話語也道出了眾多家長的心聲。
校園安全工作不是一時之功,而是永遠在路上的系統工程。未來,學校將繼續秉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工作理念,持續深化“四位一體”校園安全管理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無小事,責任重如山。作為一所擁有悠久歷史的學校,昌樂一中深知肩負著千家萬戶的信任和期望。學校會堅定不移地把安全工作擺在首要位置,不斷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全力打造更加智慧、更加溫暖的安全校園,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筑牢校園安全防線,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撐!
(張明 田也)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