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5-06-12 08:27:06
原標題:良好家風成青年擇偶標準 94.8%受訪青年找對象看重對方家風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良好家風成青年擇偶標準 94.8%受訪青年找對象看重對方家風
來源:中國青年報
家風作為一個家庭世代相傳的“精神密碼”,潛移默化著家庭成員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擁有良好家風能夠幫助年輕人建立和諧穩定的婚姻關系,提高家庭幸福指數。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在擇偶時看重對方的家風,反映了他們對婚姻“可持續性”的一種理性、清醒的考量。
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667名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4.8%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找對象看重對方家風。擁有良好家風,70.8%的受訪青年指出能真正懂得男女平等,相互尊重。建設良好家風,79.3%的受訪青年希望推進家風教育進校園。
“比起顏值、經濟條件、學歷等,家風或許是更為重要的擇偶標準”
李思超是廣東省一所中學的教師。小的時候,他經常幫父親干農活兒。記得有次回家的路上,下起了雨,路很滑,自己兩手空空腳下卻不斷打滑,父親挑著一擔谷子卻走得穩穩的。面對自己的疑惑,父親的回答令他終生難忘:“正因為我肩上有了一副擔子,內心就有了一份責任,每一步也就走得格外小心。肩上的擔子還增加了身體的重量,讓腳下更踏實、更沉穩。”
李思超感慨,當時父親工作遭受變故,但仍維持起全家生計,身處逆境卻從不消極,“我想這就是父親所說的責任”。現在,李思超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受父親影響,他也有著深深的家庭責任感,“家風是家庭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
90后單身青年胡夏現在在北京一家自媒體工作,她找對象特別看重對方家風,例如家規家訓、家人相處模式、為人處世風格等。她注意到,現在年輕人擇偶越來越關注對方的家風了。“我身邊就有一名男生,相親時一定會強調自己家族三代沒有出軌、家暴史,家風很正。這點很受大家認可。”
調查中,94.8%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找對象看重對方家風,44.1%的受訪青年直言非常看重。
武漢大學民俗學教研室主任、武漢大學生態與社會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蔡磊評價,年輕人擇偶看重對方家風,體現了一種理性、負責任的擇偶觀。“比起顏值、經濟條件、學歷等,家風或許是更為重要的擇偶標準。”
“家風就像一種‘磁場’,潛移默化著一個大家庭的和諧”
劉瑞琛是成都市一所小學的高級教師。她表示,一個人從小沐浴家風,長大后步入婚姻有了新家,當兩個人產生了碰撞,家風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和能力。“一個好的婚姻狀態是兩個人從各自家庭繼承的家風,能在新的家庭中融合,形成一個更優化的狀態。”她認為,年輕人在交往期間就重視了解考察對方家風非常值得提倡,有利于提高未來婚姻生活質量。“家風就像一種‘磁場’,潛移默化著一個大家庭的和諧。”
“兩個家風相悖的人結合,最終將是3個家庭的不和睦。認知差異會讓一段婚姻的經營變得非常累。”今年30歲的路瀚是山東濟寧人。他覺得,當下一些家庭因為彩禮準備、婚禮安排等問題產生矛盾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比如一方家庭堅持要有排面才不委屈新人,另一方家庭則覺得過于鋪張不如把錢花在更值得的地方,矛盾就來了”。
良好家風在婚姻家庭生活中具體會帶來哪些影響?70.8%的受訪青年指出能真正懂得男女平等,相互尊重;67.8%的受訪青年表示會互相理解,積極向上;66.1%的受訪青年感慨能明事理,有擔當;61.0%的受訪青年指出會分擔家務,不個人主義。其他還有:養育子女責任共擔(58.6%);用語文明,注意言行(52.9%);相互扶持,共同進步(51.5%);務實生活,拒絕拜金(46.6%)等。
“良好家風會幫助一個人更好地解決戀愛婚姻中的問題,無形之中引領一個人朝著健康、正能量的方向發展。”蔡磊指出,家風具有“遺傳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為人之道和生活習慣,而這些都是影響婚姻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當婚姻中的雙方都擁有良好家風,雙方的責任感和包容能力相對而言就會更強,生活態度也會更加務實和理性。
建設良好家風,79.3%受訪青年希望推進家風教育進校園
建設良好家風離不開教育。路瀚認為,家風教育的黃金時期是中小學。“進入大學或步入社會后,一個人的觀念已然形成,擁有良好家風能幫助其更好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劉瑞琛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家長本身的成長環境缺乏良好家風,在教育孩子時也會不自覺地將老問題帶入到新家庭里,所以她現在做“家長學校”就會反復提醒家長,不要讓老問題在下一代生根發芽。劉瑞琛直言,這次家風采訪“點醒”了她,下一步,她會將“家風”作為“家長學校”中獨立的一塊,挖掘學生家庭中的良好家風。
蔡磊表示,推動建設良好家風固然是全體公民的責任,但最為迫切和關鍵的,是提升家長對家風重要性和良好家風內涵的認識。她認為應通過教育和媒介宣傳,尤其是通過開辦家風培養的家長課堂,讓更多家長認識到建立良好家風的意義和途徑。“另外,也應鼓勵各個家庭、家族重新挖掘家族歷史,珍視家族的優良傳統,汲取經驗教訓,并以生活教育的形式傳承給下一代。”
推動家庭建設良好家風,79.3%的受訪青年希望推進家風教育進校園,組織讀書、演講等多種教育活動,75.2%的受訪青年期待宣傳“最美家庭”,展示優良家風家教,68.2%的受訪青年認為當重視家風法治體系建設與完善,53.5%的受訪青年建議發揮媒體力量,提高全民意識。
(姚秀清對此文亦有貢獻,文中路瀚、劉瑞琛為化名)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