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5-07-14 09:28:07
原標題:石泉湖村飄來幸福的歌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石泉湖村飄來幸福的歌
來源:中國文化報
本報記者 蘇 銳 文/圖
從臥佛山向南眺望,山下街道“橫平豎直”的村莊叫石泉湖村。這里位于山東省臨沂市莒南縣十字路街道,是革命老區,也是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
6月12日下午,村里艷陽高照,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村委會辦公室里,莒南縣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正在跟石泉湖村黨支部書記李洪浩商量村莊規劃的事。
“去年開始,村里開始豐富鄉村旅游業態,縣文化和旅游局的工作人員幫了不少忙。”李洪浩指著村后的臥佛山說,以前游客來到村里就是爬爬山、吃吃飯。現在不一樣了,不僅有喝咖啡、看書的地方,還有可以用來舉辦音樂節的“大草原”。“大草原”是村莊東南角的一片空地,被撒上草籽成為草坪。今年“五一”假期,村里舉辦的“大草原”燒烤音樂節日均吸引客流超過5000人次,村街停滿了外地牌照的小汽車。
石泉湖村有光榮的歷史。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是山東黨政軍領導中樞機關駐地。1944年,村莊建成的水庫被譽為“山東水庫之母”。1960年,石泉湖村在山東省率先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樣板。
石泉湖村村民的骨子里流淌著紅色血液,也傳承著不屈不撓、戰天斗地的勞動精神。如今走在石泉湖村的街道上,馬路寬敞筆直,新改建的排水渠讓村民不再擔心內澇。放眼望去,湖水碧清,綠蔭環繞,不少農戶的院子門口停著自家的汽車,偶爾有小狗從村街跑過,風中吹來麥香沁人心脾。
但是在10年前,村莊是另一番景象。20世紀90年代開始,石泉湖村家家戶戶養豬,豬肉送往市區的肉食品廠加工。養豬不可避免帶來環境污染的問題,一到夏天村里的蒼蠅異常多。那個時候,石泉湖村村民沒有想到,有朝一日養豬棚會重建為游客喜歡的農家樂包間、書屋、咖啡店。
生于1988年的李海濤,從小在石泉湖村長大。后來,父母在家養豬,他到縣城開辦了一家汽車用品店。2024年,眼見村里旅游越來越紅火,李海濤回到村里辦起“山泉澗”戶外營地。
李海濤家的老房在村邊上,出了院門就是自家果園,院子東側是以前的養豬棚。現在,果園的果樹還在,只不過增加了幾個帳篷,里邊擺上了長條竹桌和竹凳,可供游客享受田園愜意時光,養豬棚也被改造為品嘗農家炒雞的包間。
“人們來到村里,追求的是原汁原味的自然環境。”李海濤說,周末和節假日,他的戶外營地一晚上能接待上百人。隨著村莊的文旅業態越來越豐富,他也打算引進一些新業態,同時豐富餐桌的菜單。
原先,石泉湖村靠北邊的地方是一片養殖基地。前些年,得益于上級資金扶持,村莊變養殖基地為“鄉創1959”,成為既有文創集市又有諸多文化旅游新空間的集聚區。
發展鄉村旅游,光有資源不行,還得進行科學轉化,以及系統的設計與運營。石泉湖村的文化旅游硬件已經基本齊備,但是要想真正吃上“旅游飯”還有一段路要走。
李洪浩告訴記者,近些年,他去全國各地考察,并請教各級專家。村莊今后的發展,還得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干。比如村北的“雞窩咖啡店”,一杯咖啡20塊錢,年輕人非常喜歡,這也是一種“情緒價值”。
村民的態度最能反映石泉湖村的變化。剛開始發展鄉村旅游的時候,石泉湖村村民多數不同意,認為不能養豬,耽誤掙錢,而且鄉村旅游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搞不好得虧本。
現在,村民舉雙手贊成吃“旅游飯”,因為大家嘗到了甜頭。比如,廢棄民宅被租給村里的股份合作社,村民一套宅子每年能拿租金四五千元。這些宅子經過改造,成為民宿等,村民又可以過去打工做一些相關工作。
去年,石泉湖村黨支部、村委會決定在村莊種植一些景觀樹。部分村民提意見說,與其種植景觀樹,不如種果樹,游客來了還能嘗嘗山區的杏、蘋果和桃子。村民還說,果樹種上以后不用村委會管,大家在乘涼的時候就順手看護修剪了。
6月12日晚上,2025年臨沂市最美村歌鎮歌展演活動在石泉湖村的“大草原”舉辦,村民席地而坐,打著節拍,聽著來自農村、像自己一樣的農民登臺唱歌,臉上洋溢著幸福笑容,似乎看到了石泉湖村美好的未來。
石泉湖村農家樂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